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5期   作者:陈道双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素养、学习习惯的奠基时期。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素养、学习习惯的奠基时期。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教育实际贯穿着学生的一生。在小学语文中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词语教学存在低效高耗、误区众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实际,通过语境分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语文词语教学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词句教学
在小学语文中,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虽然词语教学是非常基础的项目,但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目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普遍存在脱离语境、死记硬背、学用分离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更好地达成语文词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教师就必须重视词语教学,站在核心素养角度展开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一、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组织与使用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组织与使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多手段、多形式、多语境的实践中积累语言、归纳语言,掌握汉语使用规律与特征。这所形成的是属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和语言使用能力。
        (一)结合生活赋予词语更多内涵
敏锐的语感不仅要从文字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么一个词语:饱经风霜。如果从文字角度来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和艰苦奋斗。而如果我们从生活化角度展开教学与处理学生则会联系实际。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这样设想:一个身处旧社会的拉车工在长年累月的劳累下,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什么样,学生通过联想,比如平时见到的回收垃圾的老人、工地的工人就会想到旧社会拉车工应该有着粗糙的皮肤、浑浊呆滞的双眼、干草一般的头发。学生们结合了生活经验,充分理解了饱经风霜的定义,切实将饱经风霜这一词语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当中。
        (二)学以致用达成高深教学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做到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但从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教师放低教学要求,教学目的仅仅是让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比如在学习《雷雨》一课的时候,这节课程有这样一句话: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课的重心为几个字词的学习以及学会用“越来越”造句。一些教师此时就会错误地告诉学生,“越来越”表示的是程度加深,于是学生所能造的词句仅仅停留在了“妈妈越来越能花钱、天气越来越冷”。虽然教师的讲解没有大问题,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知识在进行着词语和短句的重复再现学习。“越来越”实际上还要关注事物转变的前后变化。为了达成正确的教育目的,教师不如这样展开教学:请同学们联想一下我们之前造的句子中比如“天气越来越冷、妈妈越来越能花钱”能不能连成一个句子。此时学生们瞬间陷入迷茫,这时教师应当主动出击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法连成一个句子,那么闪电和雷声又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才明白,在用“越来越”造句的时候必须保障前后两者有关联,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语文能力。
        二、结合语境加深词语理解印象
语文教育中,思维培养同样是比较重要的项目。语文思维的培养方式是由语文思维、语言发展所决定的。三者不可割裂、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语文教育、词语教育必须结合语境,利用语境实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全面成长。
        (一)通过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语文教育需要语境、语义的支持,这是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语文本质、语文含义、语文思想的重要途径。词语教育需要生命活力的体现,富有鲜明特点的词语才能够让人们顺利记住。试想学生如果阅读一篇没有灵魂、没有内涵的文章,那么学生又如何能消化语文知识。若想让词语否有激情与生命,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利用巧妙、生动的方法让学生记住词语,通过分析时代背景与语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水平。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以及“黑洞洞”等词语就是非常灵动的词语,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带领学生分析语境,消化语境含义。
        (二)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常常将“孤”理解为“孤零零、孤独、独处、孤单”。表面来看似乎毫无问题,不过认真地理解却会发现,长江不可能会只有一艘船。此时通过查阅资料与历史文献才能够明白李白与孟浩然有着十分深厚的友情,所谓的“孤”指的实际上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惜别之情。即李白的眼中不是只有一艘船,而是说李白的眼中只有孟浩然,孟浩然才是“孤”。再比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拎”字写得就十分传神,其代表的是小村庄村民随意的性格。为了让学生理解“拎”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结合前文内容和后续故事发展,让学生自行提出替换“拎”的字,随后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结束了种种活动后,自然而然地会明白“拎”的唯一性以及小村庄村民随意的性格。
        (三)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大多数小学教师在制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语境的氛围。如果想提高语言表达效果,需要营造合理有效的语言表达氛围。一般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在讲课本前会带着同学们学习相关词语,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在讲解课文时,却忽视了新词语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脱离了教学语境,词语拆分进行降级,忽视了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表达含义,导致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产生偏差,不能做到深刻理解词语,使得小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兴趣大大降低。针对这个现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推出新词语的含义,准确合理应用词语,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课文的新词语进行对比分析讲解,使得学生理解词语更加清晰。
        三、结语
词语的学习不仅要记住词语的意思,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消化词语、理解词语。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趣味化的历史故事与生活实例打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与词语内容,使学生以热情的学习欲望参与词语学习,这样词语教育才能够展现独特的魅力,用其富有魅力的生命力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文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20(05):52-53.
[2]李华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8):30-31.
[3]肖宇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2):101-104.
[4]黄建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8):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