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西方国家要好。这得益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上对课堂练习的善用。课堂练习能够在课上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练习中更加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思维更加敏捷。教育部一再提倡给小学生“减负”,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构建课程体系,以趣味性、开放性作为教学基准。有趣、开放的数学练习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趣味性;开放性
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较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基础。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好每一个单元后的习题,还需要给学生做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针对当堂课知识点的练习,既要有基础性练习部分,也要有开放性思考部分,有助于学生以较有趣的方式掌握重、难知识点,并且做到举一反三,用开放性的思维思考问题。但是,很多老师把课堂练习当做提高成绩的方法,所出的练习题较枯燥,解题过程不需要发散思维,对学生的致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太大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会排斥、反感这种机械化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当善用教学技巧,题目的设计要讲求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的课堂练习中,会不自觉地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思维的锻炼。教师还应当在课堂练习中设计出针对课本知识重难点的题目,加强学生练习,在趣味性的练习中提升成绩。本文将会论述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提升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给出几点建议。
一、 兴趣是最好的指路者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事物最好的指路者,会让人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并没有明确认知,能够使他们学习效率提升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课会学习很多故事性文章、优美古诗词;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而小学数学,相比较于小学语文和英文,有很多公式和口诀,学习的内容也比较枯燥与抽象。学生学习数学初期要背诵九九乘法口诀表和熟悉各种运算法则,这些内容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背诵并加以大量题目练习巩固。而小学生属于最爱玩的年纪,课后喜欢参加活动,大量的背诵和练习题目会占用很多的课后休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要尽量提升课堂练习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他们寻找规律、用开放性的思维思考问题。
1.2开放思考是进一步提升的必备条件
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很简单的知识,因此书本上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真正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数学环境下的主动思考能力。因此,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课堂中,老师设计开放性问答或讨论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升,全方位思考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如何在课堂中提升趣味性和开放性
2.1利用趣味性和开放性促使学生思维更活跃
兴趣不仅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还会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生正处在喜欢探索的年纪,因此他们会对有趣的学习方法更有接受度。可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形式教学,抽象的知识点加上填鸭式教学,小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动脑筋。传统教学中会给学生布置大量运算的作业,因此在反复的题海训练战术之后,学生的机械性回答能力提升,但是用开放性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被禁锢了。因此,教师要尽量根据小学生喜欢探索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方法。比如,一年级下学期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找规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场景。
比如动物园里要举办元旦联欢会,要选择一位小动物表演歌舞,前年是小熊跳了舞,去年是鹦鹉为大家唱了一首歌。那么今年会选谁来为大家表演呢?在接下来学习找规律的课程中,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故事背景中带领学生学习找规律的方法,学生会带着兴趣和老师一起学习。比如,在进入“计算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准备一块长1.8米,宽0.9米的红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怎样利用这张红布裁剪处底边0.9米、高0.3米的红领巾。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解这道题,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互相讨论。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还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2 用开放带动学生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案,教案中包括每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题。许多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没法顾及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吸收了新知识。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速度不一样,有些学生一接触新的运算法则就能掌握,有些学生可能经过无数道练习题后才能稍稍理解,且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观察,照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知识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解题条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根据已知的条件解出圆柱体的体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自己设计一道关于解圆柱体体积的题,并且计算出答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思想和实践的培养。这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去领悟数学思想、积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比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有“时间”这一课,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时间的认知,可以简单介绍一些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如“秒”,这样会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或者给孩子们布置一道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手机和时间有关的小故事,在下一堂课中互相交流。历史上关于时间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可以利用这些成语或故事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勿要虚度光阴。
2.3用开放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高的学科,但是教师不妨给这门科目增添实践的环节,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时才会具有具象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包含生活性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根长绳子,在学习过三角形的定以后,让学生自己利用直尺和剪刀分别做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动手的能力也提高了。知识是要服务于生活的,这不仅是练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要义。小学生不仅要为以后中学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要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学习中提升动手能力,远比提升做题速度要更有意义。
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会比低年级时大大提升,教师可以继续丰富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在这一阶段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三、总结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更加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桂菊.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如何才能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J]. 好家长, 2018(31).
[2]颜红, 刘世辉. 精选改编习题 演绎精彩教学——浅谈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有效改编[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3]泮雪娇.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J]. 新课程(中), 2017(1).
[4]穆建兴. 浅谈分层教学中设计练习的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