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5期   作者:闫文静
[导读] 中华经典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中华经典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可和自信。本文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教学目标。而经典诵读正好契合了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若落实到具体活动细节,就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笔者依据教学经验,从教学氛围、教学形式以及情景创设方面开展经典诵读的教学活动,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来展开探讨。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技巧,而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电子设备被人们广泛应用,而学生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玩游戏,导致小学生更加依赖和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利用名著和诗歌等经典作品,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颜,逐步在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体验古代先贤和文人墨客的文学修养,促使学生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积累多样化的作文创作素材,在丰富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形式和内容写作技巧,逐步在作文创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可以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段落和精美语句用作写作素材,不仅能够增加作文的写作深度和情感内涵,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创作出精美文章。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营造经典诵读教学氛围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若想顺利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要营造适合诵读的教学氛围。为此,教师可创办多种与诵读有关的文化活动,如经典文化黑板报活动、诗歌朗诵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魅力与趣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诵读活动,进而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咏柳》这一篇诗歌时,教师可开展"诗配画"活动,首先带领学生通读一篇诗歌,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将诗句中的景物圈出来;然后根据诗歌的景物,作出一幅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领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只画出一棵柳树,有的学生画出了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将最美的作品粘贴在班级公布栏上,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强化诵读,才可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画出最美的作品。教师在营造经典诵读的教学氛围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渗透,让学生体会到诗句古典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注重做好诵读笔记和诵读感悟
        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要注重教会学生做好诵读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作文创作。例如,学生在阅读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坦诚,还要让学生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也要做到坦诚真实。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悟也可以进行记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将创造性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三)制定方案来鼓励学生进行诵读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进行经典文章阅读,要注重制定具有激励性的方案,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奖品,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而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这就说明在进行语文经典诵读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经典诵读活动多是枯燥难懂的,小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经典作品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进行诵读教学,在吸引小学生诵读注意力的同时,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诵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诵读兴趣。另外,国学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并非只能以诵读国学经典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以国学文化为题材,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与国学的相关故事作文竞赛、国学故事新讲,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了解国学经典。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社会上的一些国学展示活动、参观国学经典主题展览、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民间艺术展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五)逐句领读,做好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
        优秀的国学作品往往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生僻字较多,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要读通文章,理解其中含义,难度较大。因此在诵读期间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诵读指导工作,带领学生逐句进行诵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并对其内涵进行讲解,在诵读完成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翻译,同时分析其传递的信息,表达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国学经典作品的文化底蕴与其中的优秀思想内容,在诵读中鼓励学生将这些优秀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在国学诵读中提升修养与行为习惯。
         (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展示出的意义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通过将自己带入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来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实际的经典作品诵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将自己的真实感悟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在提高自身优秀道德品质的同时,能够将这部分感悟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从而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氛围,才可有利于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最后,教师还要保证教学的创新与时俱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经典诵读,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加强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文学素养,最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杨平英. 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数学中的实施[J]. 新课程(教研版), 2011, 000(004):128.
[2]魏冬.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8, 000(003):53.
[3]麦茜. 诵读经典,滋养心根--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速读旬刊, 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