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其应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窥探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尝试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活动开展中,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整合对策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一门技术,应用得当,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用不当,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总结了经验。下面,笔者将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入手,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活泼好动,并且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声音、颜色、图画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给学生带来更具有丰富色彩和动画式的教学过程,以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展示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语文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诗词过程中,感受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教师也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核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小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去不断地探索新知识。创造和谐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参与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从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自信感和成就感。最终完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取得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课本为主,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以自身朗读来为学生进行教学,很难带入课本中所描绘的情景、人物特征以及故事情节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困难,也不利于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吸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加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以改善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PPT,向学生展示各种鸟类的图片,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鸟的照片时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按照课文中所描写的大榕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榕树的形象。之后,再结合文中所描写的声音、情景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观后感的分享,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
三、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难点或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实现远程语文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远程教育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遗漏。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对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或较为模糊的知识点来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补充。
例如,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都已经成为了各家各户所必备的家用电器。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学习交流群组,有利于学生通过社交软件来完成知识交流和教师的互动,实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的同学彼此之间有足够的交流知识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更有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紧密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利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来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现代化,且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为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给予学生课本外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四、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机械诵读、书写汉字的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引发了不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汉字结构复杂、内涵抽象,这是影响学生有效掌握的主要因素。既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组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汉字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基于此,笔者在组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汉字转变为图片或动画形象,使学生在观看和分析过程中,把握其音形义,全面掌握汉字。以《赵州桥》为例,在组织“拱”字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了甲骨文图画,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这个汉字像一个双手合拢在一起的人。据此发现,笔者播放微视频,一个人笔直地站着,双手合拢在一起放在胸前,慢慢地将双手向上抬,背部慢慢压低,最后背部弯曲成一个弧度。在这样的动态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建立对此汉字字形结构的认知,还可以掌握其含义。将此认知迁移到文本中,自然会知道什么是拱桥,如此也为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结合起来,从而辅助学生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发正.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与体会[J].学周刊,2020(13):113-114.
[2]田海燕.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作用[J].学周刊,2020(12):124-125.
[3]陆进存.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8.
[4]林笑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