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教学要“以游戏为活动”,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因此本文结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际,对于如何搭建体验的平台、有效进行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了探讨与总结:恰当投放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幼儿园游戏生活化,提升幼儿已有经验;关注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的倾向比较严重,而课程游戏化改革是治理“去小学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了亲身体验的平台,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总结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以期通过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研究以及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新途径。
一、恰当投放游戏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材料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材料的有效投放进行隐性指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差异投放层次性的材料。如为了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教师投放了筷子、粗一点的棍子,夹取物有大小不同的豆子,也有一些容易夹取的物品如纸团等。对于手眼协调能力强、手部肌肉相对比较发达的幼儿来讲,他们会选择那些难度相对大一点的材料,而相反,那些手部动作发展缓慢的幼儿会选择一些较为容易夹取的物品进行练习。每个孩子都可以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由选择材料,从而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同时亦是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投放材料有时要关注材料的“弹性”,“弹性”在这里是指材料对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如在“我为妈妈做包包”的手工活动中,橡皮纸做成的图形形状各异,孩子们需要从自己的创造能力出发自由组合,从而为妈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包包。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能够用卡通针将相同的图形缝制起为;动手能力更强的孩子还能在此基础之上,再用其他物品来美化包包;而立体感强的孩子则能在两个图形中间加上阻隔。这种材料就比较有“弹性”,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能够激发每个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幼儿园游戏生活化,提升幼儿已有经验
幼儿园游戏教学要重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生活教育的实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如有的幼儿园会专门开辟生活体验活动区,在这里有厨房用具,有插花材料等,孩子们可以模仿成年人,学习一些真实的生活技能。如当孩子们走进“小厨房”,就会摆好切菜板,拿出盘子、碗、筷子、调味品等,然后和小伙伴通过自愿的方式分组合作游戏,有的制作饭团,有的制作寿司,他们把生活中吃过的、见过的,还有自己想象中的食品都制作了出来,创意十足。当然,在开展这种体验式生活游戏时,我们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当需要厨房师傅的帮助时,请厨房的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支持,如给孩子们讲清黄瓜、大米、胡萝卜等制作饭团的材料要如何清洗才能变干净,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对于他们制作饭团用的米饭,可以邀请厨房给做好。通过这种生活体验式的游戏化教学,孩子们认识到生活的五彩缤纷,认识到幸福的生活靠辛苦劳作获得。又如在插花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通过反复的插花练习最终真正制作了漂亮的花篮,美化了教室环境,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感受,使他们发现自己通过努力也能改变生活环境。
三、关注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合作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交往经验,促进他们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娃娃家”活动区,孩子们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不同的角色,发现妈妈的任务最多,如要照顾宝宝、买菜做饭,还要做各种家务,通过角色体验孩子们对实际生活里妈妈这个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游戏中,由于孩子们对不同的角色都有了切身的体验,因此在与小伙伴合作游戏时会主动多承担一些任务,从而在游戏中促进了他们情感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又如在“美容美发屋”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招呼客人,到热情地为顾客洗头发、梳头发,再到创造性建议顾客“我们换个新发型,让自己高兴起来吧”“把夹子夹在这里会更美”,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交往,相互协作,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参与游戏使幼儿获得亲身体验,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这种方式体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有利于他们在与学习环境的充分互动中建构知识与经验,从而获得发展。本文结合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情况,总结了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为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施东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85.
[2]李瑶.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