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工作懈怠预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5期   作者:郑英桃
[导读] 工作倦怠是小学教师工作的一大敌人
        摘要:工作倦怠是小学教师工作的一大敌人,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还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站在小学教师角度,在充分认识工作倦怠的基础上谈一谈预防工作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工作倦怠;预防策略
        工作懈怠是每一种工作中都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人们或者压力比较大,或者无法妥善处理好工作中的问题,就会出现懈怠的心理和疲惫的状态,教师也属于众多岗位之一,肯定也存在工作懈怠的问题。尤其是处于教育金字塔下端的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当工作懈怠这一敌人出现的时候,很可能会应接不暇,并逐渐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想要解决这一不利情况,有必要结合自身情况入手,预防为主,将工作懈怠扼杀在源头上。
        一、正确定位教师身份
        教师,是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尊称,也是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尤其是在近些年出现的“范跑跑”等不良事件之后,人们开始对教师产生了误解,并质疑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所有教师的职业水平都在降低。其实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谋生为基础的职业,与其他的岗位一样,同样需要努力工作,同样有教学任务的要求,同样有工作中的困难。当然,教师也存在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带领着学生不断前行。正如俗语所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想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不仅仅要有国人的学识,还需要偶遇高尚的道德。虽然社会将教师无私奉献等光荣事迹大肆宣传,但那毕竟不是大多数,教师只需要认清楚自己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职业的一种,并且能够把握其特殊性,正视自己,努力工作,并及时调整状态,将工作懈怠拒于门外。
        例如,可以在每一周结束之后,结合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和社会对教师的看法做一个总结,分析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忌不要过多套用部分社会人员赋予该职业的“特殊光环”。通过这样的方式,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明确工作的目标,继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二、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教材的优化,教师教学涉及到的科目的专业性、综合性也越来越强,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比教师所处领域更高的知识点,或者是超出教师专业领域范围之内的知识点。虽然教材中可能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常常会发扬“刨根问底”的“专业精神”,穷追不舍,想要得到教师的解答。这时,如果教师无法较好地回答问题,就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锐减。

经历了这些之后,教师也会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出现工作懈怠。因此,作为当代教师,一定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基本理念,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分析,找出知识的关键点,并主动学习相关领域的内容,当自己拥有“一片海洋”之后,再为学生讲解他们所需的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的知识。当在教学中逐渐建立教学信心和教学威信之后,工作懈怠自然会不知所踪。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以丰富的网络平台的内容为基础,探索知识的真谛。通过借助微课、我爱自学网等多样化的平台,搜集多样化的资源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丰富知识素养,继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及时修正性格缺陷
        教育行业在选择教师的时候,不会以性格为标准设置门槛,这就导致了在教育领域中,每一名教师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而教师教学中面对的也是性格各异的学生,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一旦出现性格不适合的情况,教学效果势必会收到影响。例如,如果一名教师性格十分内向,那么他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在教学引导中也会比较费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继而导致教师出现工作懈怠。如果是脾气过于暴躁的教师,在学生们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而对教师自身而言,暴躁处理方式也会让原本就状态不好的自己变得失去信心,继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性格问题,可以主动找同学或者同事了解自身的情况,通过请同学们写小纸条评价课堂教学内容的模式,或者主动与同事聊天寻求帮助的方式,找到自己性格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问题,并努力修正自己的性格缺陷。例如,面对性格内向的自己,可以通过每天阅读大量的文章充实自己,主动找人聊天获得交流的技巧等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除了以上几种方法预防工作懈怠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无论采用哪种策略预防,最要重要的是从我们自身调整。我们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努力提高职业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修正性格缺陷,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并在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自己,与自己交流,并收获工作的快乐。当工作中的快乐增多时,工作倦怠自然而然会离我们远去。
        参考文献:
        [1]罗瑞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调控策略[J].甘肃教育,2017(22).
        [2]荆治萍.浅谈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感悟[J].新课程(上),2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