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与途径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5期   作者:葛淑萍
[导读] 把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索制约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
        主要内容:把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索制约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广大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有效途径, “互联网+”时代为资源的共享,教师的个人发展,教育信息的交互等提供高效、公平、优质的云服务。
        【关键词】资源共享   信息素养  有效途径 
  一、夯实研究基础 软硬件共同发展   
(一)完善硬件设施 创设信息环境
    信息素养的目标与内容十分强调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广泛而经常地应用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被充分利用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信素养水平的必要条件。
    1.加强硬件方面的投资和提高现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与学习的信息条件。重视机房建设、网络建设与多媒体教室建设,尤其需保证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学习与使用。各种硬件技术更新较快,学校要跟得上发展,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硬件的投资对教师和学生接触新器材,培养信息素养是一种支持与促进。
   为了能够在未来移动终端时代紧跟步伐,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山区学校的师生也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共享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在数字化环境下组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落实数字化环境下学习的目标,更可以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目前大多数农村城镇中小学都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除了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外,各学科教师还可利用其闲置时间开展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如延长机房的开放时间、延长网络服务器的开放时间,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课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化。
    2.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依靠通讯技术的先进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充分的共享,博得了大家的青睐与热情,对于教师来讲,依靠网络了解教育形势、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前沿学与教的理论及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自主学习等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学校要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使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高效和安全的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农村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网和“人人通”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3.加强软件信息资源库建设
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平台,而核心载体则是软件资源,教学软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学校要加强软件和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鼓励任课教师自行开发教学软件;网上搜集整理;校际、各级教育部门等网络资源的交流。以上这些软件资源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提供给教师和学生。
(二)开展教师培训 提高素养水平
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即信息教育。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浦江地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就教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供借鉴。
    1.灵活设置培训内容,根据农村教师现有的技术能力和实际要求制定培训内容,逐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专题。

同时从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内容可从三个层次来划分,第一层次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第二层次则是侧重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第三层次主要是介绍信息技术在所教学科中应用的经验,提高教师信息处理能力。
    2.坚持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二、实践检验真理 时间沉淀价值   
(一)网页端实践探索
    1.个人空间打造
    (1)确定建设方针
2017年1月,“杭坪教育云”项目正式启动,学校基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提出了“一教师一空间 一空间一特色”的建设口号,学校所有老师结合个人特长和学科优势,着手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个人空间。在此次启动仪式,学校有幸邀请了县教育技术中心张世营主任前来参加,为老师们建设杭坪教育云提供理念和技术指导。
(2)确定个人空间主题
    楼校长在教育云项目建设人员工作例会上,多次指出每个教师都要建设好自己的个人空间,并朝着特色空间的目标努力。强调空间命名要定位学校特色、文化、资源和课程活动展示、资源包等。
(3)个人空间建设培训
    楼校长多次详细地就如何进行资源搭建、空间美化以及使用方法等几方面做经验分享,为学校老师们就如何建设更具特色的个人空间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帮助。
    (4)评价方案制定
为了评估教师的个人空间建设成效,学校组成空间建设评估小组,并针对空间建设的各项指标制定了评价方针,在每学期期末对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打分,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学校对部分空间建设卓有成效的教师进行奖励。
(二)移动端应用研究
    为了探索“互动课堂”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小组根据不同学科安排了一系列试验课,以此来感受现代化教育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革新。通过两个学期的探索,课题组认为“互动课堂”不但具备电子黑板、课件分享、标注等常规功能,同时还有录课、随堂直播、随堂拍照等功能。
三、开展研讨活动 优化课堂教学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渠道。为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上一个台阶,组织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说课、评课活动,通过说、评,对自己对别人的教学技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出差距。在研讨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向同学们介绍各方面的知识,增长学生才干。同时让骨干教师上语文、数学、英语示范课,通过这样的研究,促使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为在“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助推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健新,张蕖.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88-90.
[2]胡永强(2016).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6(8):46-49
[3]张林(2017).中小学校园教育信息化探讨[J].电信快报,2017(2):14-18
[4]赵文颖.“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教师的教学困境与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