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5期   作者:彭彤飞
[导读]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重难点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连接,
        摘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重难点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连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地提升在数学这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性,用创新来引领教学改革,让问题情境的搭建更能够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新性
        引言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构建成功课堂的前提,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虽然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向学生提问,但是这种提问过程往往较为严肃与乏味,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有可能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数学,更不会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于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能够注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无法被调动,自然也就不会灵活地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了。下面,就对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展开分析与探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较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其具备合理性时,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具体来说,处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而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如果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逻辑知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此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再需要机械地背公式,之后再机械地套用公式回答问题,而是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1保证不同类型的情境设计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就必须要在现实中保证不同类型的情境设计。因为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接受程度存在不同,对问题情境的适应程度存在不同,对问题情境的理解程度也存在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够重视学生的需求,保证不同类型的情境设计,那么整体教学过程也就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学情,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受益,但其他学生却只能够依然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效率无法提升,数学能力无法提升。除此之外,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而言,其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现实情况中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不同的课程类型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设计。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尝试,不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再者,除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之外,整体的落实过程也较为重要,因为创设问题情境仅仅是第一步,将其付诸实际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在实践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此就可以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破除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扩大教学内容与范畴,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丰富自己的逻辑思维,了解数学的内涵,提升数学素养。最后,教师应该注意一点,无论是学生的思维还是具体的学习水平,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转变方式。

这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求实求新,争取能够创设出更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2.2借助问题驱动学习
        “问题驱动,合作促学”强调教师需要使用更灵活、更多元的教学模式,这样在面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时,才能确保两者的匹配度,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提升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四边形的,如书桌、电脑、黑板等.然后以多媒体辅助演示:如果将三角板置于相同的平面内,然后将长度相等的两条边对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师:如果给你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片,你能否拼出四边形呢?之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和探讨.合作1:合作完成拼图.合作2:根据拼图组织小组探讨:在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其对称轴.在其他图形中,是否可以将其视为对某个三角形进行图形变换?如果可以,请说明具体的变化过程.观察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探讨其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这样,通过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从而为他们接下来高效化的数学探究奠定基础.
        2.3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搭建数学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想办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则是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辟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做一个关注新技术动态的新时代的教师。在搭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的功能,介于实物直观与数学抽象问题之间,既能够达到直观的效果,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成本。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各种直观的目标,达到各种教学设计的目的。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搭建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方式来进行,让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模拟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而这些情境在生活中也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具体的实例。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高效且满意的教和学的过程。教师需要提前进行认真的收集和创新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在问题情境的构建中创新既需要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革新,也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学识和灵活的头脑。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要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中的收获感。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和动力,要善于让学生也参与到问题情境的搭建中来,让学生一方面对数学和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理解和探索,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问题探索和解决的能力。
        结语
        总之,有效提问的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必须有效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且充分关心、关爱每个学生,这样才能充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通过文章上述内容的详细论述与分析,以期为有关同僚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提供些许的见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邱媛.从学生视角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沉默现象及对策———以徐州第三十一中学九年级学生为例[J].教育观察,2019(14).
        [2]朱华梅.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以“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一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