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际开展数学课程教学中,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指借助数形对应的转化来对实际问题更好的解决,使得抽象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和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入校开始,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以此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工具,促使学生有效开展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课程;运用
前言: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主要思维是直观和形象,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障碍,使得学习在开展的过程中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向学生传授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与图形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升学习效率。
一、应用数形结合,掌握数学概念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在抽象性上是比较强的[1]。这就不符合初中生当前直观的思维特点,所以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时容易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而图形的直观性则是非常强的,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不断的降低知识呈现中的繁琐性。帮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更加轻松和容易,有助于数学概念的良好掌握,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紧密的关注和重视的。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展现坐标突显,在坐标上对函数进行标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系数概念直接和清晰的掌握。在遇到函数题型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绘制直观图象来帮助解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寻到思路,让学生的思路在图像的呈现中变得更加清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二、应用数形结合,加强难题解析
“在数学学习的实际开展中,其中的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2]。假如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对理念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在准确掌握上就会存在困难,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开展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上多多下功夫。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这种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在这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道习题:“现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个边长为10厘米和12厘米,夹角为30°。请问如何测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假如教师只是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冥思苦想的话,就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混乱,很难快速的找寻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在白纸上,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并对边长和夹角的数据进行标注,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得到四边形的高和边长等,并可以借助所给出的数据得到最终的答案。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养成画图习惯,使得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渗透。
三、应用数形结合,深化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生活因素的有效引入,可以使得学生在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中大大降低难度,促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加强。所以,教师也可以在这其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不断的展现。例如,在讲解不等式解集、函数图象以及数与数轴等知识点时,都可以立足生活背景实现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例题:“晚饭后,小明和母亲在外散步。从家出发经过20min后到达报亭,报亭和家之间的距离为900m,母亲先按照原本的速度回家,小明在购买报纸花费10min后运用了15min回到家中,你能借助怎样的方式表示离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呢?”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绘制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四、应用数形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也能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不断降低[3]。例如,在学习“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瓶颈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当中的条件进行绘图。先是独立绘图进行理解,后引导学生以多元合作的方式(如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及方法。多元合作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及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持续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牢固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巩固学生习得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中,应该不断加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加强难题解析、深化数学意识、降低学习难度,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持续和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建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15):5-6.
[2]陈乐安.大数据视域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5):20-21.
[3]柯建群.利用学生讲题构建高效初中数学习题课课堂[J].名师在线,2020(1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