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4期   作者:来爱伟
[导读] 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主要是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优化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主要是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优化音乐教育。它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借鉴,使学生不仅能利用听觉来加强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以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逐步运用全身心来深刻理解音乐的节奏波动和情感变化规律,从而这将充分表达音乐的结构和情感。本文对体态律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体态律动;初中音乐;教学
        引言
        体态律动主要是指音乐知识和体态律动的有机结合,然后利用身体的各种节奏动作来充分表现音乐,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和表达音乐能力的目的。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姿势节奏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教师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不断优化。
         一、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验进行实践研究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时间比较少,给进一步的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二,参加实践的人数比较多,所以作者不能密切关注每一个参加实践的学生。第三,教师缺乏外出培训的机会,艺术教育领域的交流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更有可能在小组中进行集体教学和研究,与同龄人交流较少。教师的实践反思是可行的,但与深度反思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学和科研能力及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体态律动,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深入学习。我们不应该以形式存在,而应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节拍节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经常把不同的音符组合成一些有节奏的段落,或者嘴里含着"哒"的欢呼和鼓掌,尤其是在小学。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育,学生无法理解什么是音乐节奏。对于中学生来说,用动作来表达他们的节奏感是最好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思维方式开放,喜欢自由表达。教师利用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训练运动的节奏是非常有效的。在音乐教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的动作可以贯穿其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使得在活动中掌握音乐和在音乐中体验体态律动成为可能。两者相辅相成,向学生展示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魅力。将节奏作为重要的符号,将体态律动作为重要的呈现方式,二者的结合可以共同体现出音乐中的形象,才能在音乐中表现出情感。

音乐节奏也可以有效地展现在人体上,因为人体是体验音乐的第一载体,会随着音乐的声音进行不同的节奏运动,用自己的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起伏、强弱节奏,用身体的外部运动来充分展示音乐所蕴含的内在美。
        2.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打击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非常流行,这也是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乐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创造性地完成打击乐器的演奏,并在音乐课程中对这些辅助乐器进行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两支铅笔和玻璃瓶,让一些学生用双手拿笔,让一些学生用双手拿玻璃瓶。当有笔记时,铅笔会被敲,玻璃瓶会被敲。这可以促进学生融入教学课程。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双手敲击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用手势来指导学生。他们应该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控制动作的范围。他们应该增加一些充满激情和慷慨的士气的段落的运动范围。相反,他们应该适当地减少一些安静和悲伤的段落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教师自己指挥过程中所传达的情感。
        3.注重体态律动与音乐要素的有机整合
        身体节奏是听者对音乐的直接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音乐本身的节奏和韵律,还需要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类型,调整自己的情感与肢体动态。音乐的律动和身体体态的律动之间通过情感连接。比如,简单的旋律可以通过简单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听到低音后,双手可以放在下面,然后身体跟随音乐进行向下的倾斜。到达中音后,学生的双手可以自然地上移到胸部。听到高音部分,又自然地向上伸展身体,还可以适当的踮起脚尖,向上伸展手臂,并重视手臂的节奏。这种节奏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倾听可以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体验中,自然地做出一系列动作,进而实现对音乐情感自然发展的准确把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科学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灵活设计,不仅可以实现身体、音乐和情感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学习,更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感受、体验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赵培明.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03):17.
        [2]李向春.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35(17):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