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课程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些在互联网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分别是构建在线平台、为学生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全面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辨别素养,旨在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目前,教师要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能够推动我们国家的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定义,“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各个产业进行整合。在近些年,“互联网+”已经应用在了各行各业中。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互联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整个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存在着直接联系,教师应该加强运用互联网。
一、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滞后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高中阶段开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在以往的计算机课程中构建起来的。信息技术中发展比较快的技术,近些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以往的技术正在被时代所抛弃,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应该注重调整教学内容,满足课程和学生的需求。但是,从整体情况看,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还在讲授以往的教学内容,这样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
(二)整合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是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又出现,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另外,教学资源也被浪费。像Word、EXCEL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了,但是在高中阶段还是重难点知识。
(三)软硬件不足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软硬件设备,从整体情况看,当前学校中的软硬件设施不足,在软件方面,学校会受到会考的影响,运用的软件版本比较旧。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专业素养比较低。从硬件方面看,学校只配备了计算机教室,没有完善网络及其他设施。
(四)课程目标一致
在新课改中,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注重从这三个教学目标中进行。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课本的编纂还是课程的讲授,教师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在课本的编纂方面,一般课本中都是关于软件操作方面的知识,但是关于理论实践得比较少,一般是关于技术的讲授,忽略了人文讲授。在教学环节方面,教师也没有指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当教师询问学生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总是会回答对软件具体操作的学习,但是没有学习信息意识和伦理,这样的教学目标时单位的。
(五)课程内容重复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也考量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目前的高中课堂开展情况,但是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还是会有所重复。特别是在必修阶段,教师讲授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操作系统、软件系统,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重复性非常强,学生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将知识充分运用。”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调整教学内容。
二、“互联网+”时代高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调整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中,信息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以往的信息技术已经在淘汰过程中。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当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当前,教师运用的信息技术课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内容:其一,更新软件版本。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也在明显提升,基本上大部分软件都在不断升级,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2也应该更新软件版本,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其二,教师应该为学生补充移动互联网中的知识。当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没有讲解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指示,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看,信息技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加大,当前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补充移动互联网中的知识。
(二)完善教育技术的运用
“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整合,教师运用互联网讲授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将微课应用到课堂中,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应用到微课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微信等将翻转课堂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翻转课堂与微课有很大的关联,以往的翻转课堂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微信等社交媒体转变了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专业软件和平台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当前,市场中的软件和平台比较多,正是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市面中的软件和平台讲授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演示操作,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反馈给学生,这样比单机演示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学生互联网的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将互联网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完善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虽然学生会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并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但是这种思维是不确定也不成熟的。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时,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互联网思维。
(四)将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学习紧密相连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信息的来源也不仅仅是课堂和课本,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指示,当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将碎片化知识统一联系起来,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的知识讲授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计算机术语,像域名、CSS等,学生在刚刚学习这些术语时会非常难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在互联网中查找资料,想要学习什么就查找什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以问题为线索,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资料,围绕问题向外拓展知识,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就查找什么知识,可以不严格按照课程的结构进行学习,借助碎片化学习,把碎片知识与问题整合起来,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授“信息的图像加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关于讲授PS的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每个视频中应该包含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形成一个章节,而知识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串联起来就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中反复观看视频,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合理,提升自己学以致用的素养。
结语: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教师可以将互联网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讲好信息技术知识。教师要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将互联网的作用应用到信息技术的知识讲授中,这样才能改善信息教学的缺陷,在教学中总结出优秀的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庭栋.“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5):46-47.
[2]王绍丽.“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