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4期   作者:刘丽
[导读]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高中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高中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跟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同,现在的高中学校都在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们都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要求他们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训练他们的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是论述任务驱动法的含义,并探究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高中课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技术突破,在这个人工智能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对于人才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所以在高中时期,我们要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的更好发展。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的。这种教学方法与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进行灌输式的理论讲解,而是把教材内容设置成具有执行可行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主要是展示自己的完成效果和教师的答疑。这样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一定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为了在课堂上完美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深入学习教材内容,还会查阅相关的文献去解决自己的学习难题。课堂上,他们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能够准确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堂还更加具有开放自主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策略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高中信息教育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准确区分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异同点,不能把信息技术课程当做单纯的计算机教学,不能仅仅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方法,而是要教授他们应用范围更广的信息技术,带领他们进行知识理论的全面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和我们生活的贴合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我们要摒弃那种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找出教材背后的德育因素,在常规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2]。


(二)教师要在认真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任务驱动法的教学
        我们知道任务驱动法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任务的准确下达。因此想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深度的研读和挖掘,通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了解每章节的教学意义和各个章节的内在逻辑性,然后他们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分配给学生比较科学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在设置具体任务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更快进步,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
(三)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
        我们知道任务驱动法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自身,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运用任务驱动法,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加开放的小组讨论课堂制,即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七到八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组间实行量化制,每周评出最佳小组进行奖励。为了协调小组和班级以及教师之间的工作,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课前,教师在认真研读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给每组分配合理的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合作完成。鼓励他们积极查阅文献,深入社会实践进行任务的预习。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只是在旁起辅导作用。每组的“主讲人”上台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本组的预习成果。一组讲解完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或者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拓展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任务式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课堂上的学生主讲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有利于各组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升学和更好地进行就业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他们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昌.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名师在线,2020(15):29-31.
[2]姚敏.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案例研究——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36):36-39.
[3]邵艳君.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2.
[4]刘志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