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对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韦慧慧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义务教育制度也普遍在全国有序开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义务教育制度也普遍在全国有序开展,而在地区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始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和痛点。本文将集中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英语教学展开讨论,分析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对英语学习动机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英语的效率的策略办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动机影响;解决措施
       
        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而教育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始终是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发展的重难点之一,引起了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广泛关注。而当今社会,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少公司企业将英语技能设定为录取员工的门槛,为更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就业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英语教学就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1.英语学科特点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阶段特点
        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自身所教学课的性质特点,并照顾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需求,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方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1.1英语学科特点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本身是在母语原有的语法体系上再构筑一套全新的体系,教学内容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即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
1.2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阶段特点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普通的初中学生阶段特点有些类似,但有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初中生普遍处于三观养成塑造的阶段,其对世界的认知需要不断通过学习来丰富和完善,其情感认知与思维模式已经有所发展,能够有独立自主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向,满足其心理需求。而农村留守儿童在此基础上,由于长期相对松散的管理,保留了小学阶段的顽皮性格,同时好奇心也更重,更容易引起对事物的兴趣。
2.情感缺失对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情感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在于缺少父母关怀,家庭教育情况未能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因此其受教育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环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第一任老师缺席,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必然是不利的[2]。而情感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英语的动机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不重视学习,认为学习英语无用”、“抵触情绪,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其他方面的压力”三个方面。
2.1不重视学习,认为学习英语无用
        农村孩子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除了仅有的课堂时间上能够用到英语外,平时更多以汉语进行交流沟通,而这些孩子认为自己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到一个外国人,就算见到也不会与之交流沟通,因此轻视英语学科的学习[3]。农村留守儿童更关注现实问题,更愿意把精力用在帮忙务农、做家务上,而这些所有生活情境中是没有英语学科的用武之地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机不足问题。


2.2抵触情绪,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
        教育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即“5+2=0”,这是说,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好不容易通过五天的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周末两天的放养状态下全都化为泡影,以此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理论是用来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然而应用于当今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同样有效。留守儿童在家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全靠自觉,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与指导,难以养成学习习惯,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动力。
2.3其他方面的压力
        作为被社会各方面人士广泛关注的留守儿童,其本身需要额外承受不必要的舆论压力,由社会各界投来的异样眼光容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对于课业学习的动力。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来自其他科目的学习压力也同样影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动力,选择更为实用的学科进行重点发展是学生的普遍心理[4]。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压力也同样是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在经济压力大的同时,还有老人和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法律规定16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根据自身努力来获取劳动报酬,因此学生在承受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会选择主动放弃学业,进城打工。
3.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英语兴趣的策略措施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策略措施重点在于鼓励和引导,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英语和语文作为语言学科本身具有相应的人文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重点由知识技能的培养转移到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来,唯有教师做到从人格上关心照顾孩子,补全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缺失所产生的种种厌学心理[5]。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社会是留守儿童成长与生活的大环境,而政府是主要管理者。各地政府应采取一定措施,为儿童提供一些帮助,提高经济、帮助父母就业等。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长的基本保障,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留守儿童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疑惑,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疏导。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在弥补学生情感缺失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要给予足够重视,可成立心理咨询教室,以专业的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与调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初中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阶段特征,并重点分析了由于情感缺失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据此提出人文学科的教师应该发挥学科的人文性,以补全学生的情感缺失来解决因其所引发的问题。教育学的观点指出,教师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合适的方法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并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安萍.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2019.(04):166
[2]闫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山西农经,2019(15):124-125.
[3]赵彦.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2):4+6.
[4]莫朝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N]. 贵州民族报,2019-04-23(A03).
[11]任金杰,陈晓红,吴萍萍.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1):131-137.
[5]刘华锦,叶正茂.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个性差异[J].教学与管理,2015(21):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