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名著阅读中落实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李小娟
[导读]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也就是每天阅读1500字左右。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也就是每天阅读1500字左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在18个语文学习任务之首,而名著是古今长期考验认定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我们课外阅读的首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了,要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除了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传授之外,也逐渐重视起了名著阅读学习与写作教学的有机整合,希望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学习更深、更广且更实用的开展,之后再为写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
       
        关键词:名著阅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前言:阅读能够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写作也是拓展阅读深广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名著阅读学习这一契机,指导学生从中积累丰富词句,真正懂得有感情的阅读学习,掌握更多、更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还可以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进一步优化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019年10月份高二级举行了“遇见一本好书”征文比赛,学生踊跃参加,收到稿件千余份,有不少“走心”的文章。温儒敏说过:“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是冰淇淋。”遇见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一个好人,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这次比赛活动,我们希望阅读名著成为学生们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下面是关于此次征文比赛一些愚陋之见:
        一、引导学生边读边记
        不论是对于哪一阶段来讲,人的记忆都是十分有限的,仅通过眼睛来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养成用手记的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名著中看到的一些新颖立意,以及新颖结构、布局等内容记录下来,除了仔细阅读、分析,还要将其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其次,写作手法的记录。既然是名著,其作者一定引用了诸多巧妙的写作手法,如,抑扬顿挫、设置悬念,草蛇灰线,伏笔照应等等。再者,要将精彩场面、片段的描写认真记录下来。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精彩或是难忘的场面、片段[1]。对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记录,同时将自己的感悟、思考和体会恰当融入其中。如有生在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就记录了:“这时,一只狼向他的马扑去,紧紧咬住了马,另一只向他本人扑去,使他措手不及,不仅来不及拔出手枪,甚至在慌乱中都没想到要拔枪自卫,只是一个劲拼命朝我们大喊大叫……”这一片段对动作的描写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在阅读中自己都被惊呆了,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营造出的那种紧张氛围。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笔记不仅会成为学生的阅读经历,也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素材。因此,在名著阅读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
        不论是对于哪一阶段来讲,阅读都不是没有目的地活动,没有思考的阅读可以说是无效的阅读。只有真正做到边读边思考,才能够实现对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的透彻理解与准确把握,才能够将其灵活有效的引用到日常写作当中。
        那么,在阅读学习中究竟都需要思考些什么呢?首先,可以从这篇名著主要讲解了什么入手,以此来打牢基础,若基本内容都没有弄清楚,不论阅读了多少知识内容都是在浪费时间[2]。其次,要对其中引用的写作手法主要有什么优势做出深入思考。

同时,还要明确作者具体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如有生初读《老人与海》觉得白描手法没什么高超之处,只想说:只能怪老人没有弄一条大船,只能怪老人不懂得炸鱼技巧,只能怪老人……隔些时间重读渐渐明白作者的意图:让老人衰老,让老人疲惫,让老人病痛,让老人贫困,让老人等待84天一无所获是让我们领受失败的结果,但我们一生依然存在一些曙光:一个人可以失败,甚至可以死亡,但他无法被击败。他依然可以梦见狮子。
        再者,要指导学生对其名著中有哪些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善名著阅读学习。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水浒传》的第三回时,可指导学生带着:这一章节中作者都引用了哪些让其觉得巧妙的写作手法?是怎样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刻画的?文中三拳的三个落点分别是什么?具体是如何比喻的?在进行这一章节的阅读学习中,认为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等问题来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名著阅读提供科学指导,也能够有效提升其专注力,让其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轻松理解、把握其中的人物、片段描写手法。这相比于以往对范文的直接阅读,或是要求学生背诵取得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名著阅读学习并非是为了读而读,还要懂得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加强思考。
        三、不断完善读写结合
        对于写作活动的有效指导来讲,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仿写练习。作为学习写作的基础,仿写练习的有效组织,可以指导学生基于对名著的阅读学习,围绕其中某一段片段引用的写作手法来开展仿写练习。其次,续写。主要是指导学生基于阅读学习内容,联系人物性格特点、写作风格来开展故事续写。如:针对《孔乙己》这篇文章来讲,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孔乙己真的死了吗?若没死,其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一续写任务。这样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写作思维能力,也能够为之后深化阅读学习成果带来积极促进作用。还有,改写。带领学生在名著阅读学习基础上,结合其内容特点来围绕自己喜欢,或是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故事结局来进行改写。如,那些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的结局改写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最后,比较阅读。这是比较思维、发散思维、思辨能力、鉴赏能力的深层次要求。如有生比较《红楼梦》与《金瓶梅》,论述《红楼梦》成书于《金瓶梅》后,语言风格、人物塑造到情景描摹都有所借鉴,但《红楼梦》的伟大不仅在于写作技巧更在于对世人的悲悯之心。《金瓶梅》奉行丛林法则对弱者如迎儿、孙雪娥、秋菊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关怀,反而引导读者以一种施虐者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而《红楼梦》再小再不起眼的角色,作者都赋予他们人性的光辉。如尤氏能体谅赵姨娘的困窘,说她和周姨娘是“苦瓠子”。贾环这样猥琐可鄙的人,对彩云这样的好姑娘一心维护,忠诚相待。《红楼梦》让我们看到阴暗丑陋也让我们看到爱和美,有苟且也有诗意和远方,这才是真的人生和完整的世界。
        四、厚积薄发心灵升华。名著是有灵魂,有温度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发现真相,在阅读中构建生命,在阅读中重塑自我,这才是名著的魅力所在。莫言说:“我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紧跟着感觉到遗憾,我为什么没早点儿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尚且如此叹服《百年孤独》新颖奇特的魔幻主义手法,许多学生更是对之谜一样的热爱,惊叹于它的神秘与怪异,惊叹于它的错视,惊叹于它的伟大主题:他们家庭生来的孤独与死后逃脱不了“孤独”二字。总之,名著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照亮我们的迷途,减轻我们的孤单,净化我们的心灵。
       
        结语: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锻炼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方式。“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基于名著阅读学习过程来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样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认知视野、积累新颖且丰富的写作经验与方法,写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周辉华.浅谈如何在名著阅读中落实以写促读,读写结合[J].师道·教研,2017,(9):151-152.
        [2]马丽梅.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10):289-289,293.
        [3]陆素萍.浅谈名著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8,(8):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