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障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效益,本文基于问题情境教学的基本概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小学教学教学设计;应用对策;探究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且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社会对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需求也不断提升,使得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诸多实践之后,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课堂教学收益也高低不一。为了能充分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效益,本文将结合作者教学经验,对小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研究参考文献。
一、问题情境教学概述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入下,要求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能力。随着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越高,使得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出现了滞后性。在此背景下,问题情境小学模式应运而生,对调动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事物内在矛盾、唤起学生思维活动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问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其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更为快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从事系统化、独立性的探索活动,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使得教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最大化,让学生的认知能力、拓新思维得到提升。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虽然情境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课堂中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不同的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的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情境的设置也会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的发现速度,课堂活跃程度,以及学生探究教学过程的效率。对此,教师应依据针对性的对策来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大化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具有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悬念作为一种人体心理活动,能够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抓住受众的紧张心情。在教学设计中应用这种心理机制,可以让学生在接触问题时形成一种疑惑却又想立马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活动会对大脑皮层发出持续性的刺激作用,会使得学生对事物形成高度的关注,以及迫切的认知欲望。悬念是的问题情境设置方式在我国小学课堂上比较的常用。比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决定不上课了,为什么呢?”此话一出,不少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从而营造出一种悬念。通过这种悬念情境让学生的关注点都放置在教师身上。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课堂教学目标——将课堂交给学生,今天这节课让同学们来当老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读融入到课堂之中,且在紧张的氛围中获取到新的知识。
(二)构建具有疑问式的问题情境
发出疑问作为问题形成的根源,其也是问题得以形成的前提,是思维创新的七点。
基于疑问,学生会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学习的欲望,对现有的解题方法也答案也不会形成过度依赖,让学生形成打破常规、摆脱权威、创新思维的习惯,敢于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最终形成自我独立能力及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说: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了吗?在疑问之下,学生会不自觉的进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会尝试着对原有解决方法及解题思路进行否定,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
(三)创设具有矛盾点的问题情境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形成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挑起矛盾的方式为课堂构建起问题情境,基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进行认知,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形成发散式、多元化,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考虑的更为周全,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为多样化,综合能力发展更为全面。比如,在课堂开展辩论:小学生该不该布置家庭作业?依据不同学生的观点分成正方及反方两派,挑起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而引起课堂争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且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及全面推理来陈述自我观点,在解决矛盾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及解决矛盾的能力。
(四)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开放式的问题主要运用在谈话过程中,能够让谈话者产生想继续谈话的欲望,使得谈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通过创造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更为发散的思维,避免学生过度依赖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活跃,更具有创造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多向学生提问: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激发起主动学习的欲望。并且,由于教师没有对问题设置回答框架,就能让学生对问题提出更宽广的解题思路,甚至是教师都没有考虑到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还能敢于提出新思路,获取到更丰富的知识,也向教师反馈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教学设计中应用的注意要点
在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时,教师有几点应予以注意:第一、设置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情境,基于学生的认知缺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推进知识层次的构建;第二、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问题感到亲切,激发思考的热情;第三、设置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问题情境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结合起来,问题的难度不能太难(否则学生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激情下降)也不能太容易(太简单的问题无法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第四、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拓展性,能够通过A问题延生到B问题,甚至是C问题,使得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教学本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因此,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模式的应用效率,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构建出最佳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艳蒲.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探讨[J]. 才智,2018(26):47.
[2]司军.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数学情景教学的有效创新研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