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冶海燕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类学科,主要是通过理解赏析经典文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化类学科,主要是通过理解赏析经典文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这对于学生的学识积累有着一定的要求,而语文的积累无非就是博览群书了。然而阅读也是有章可循的,学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吸收知识效率的最大化,就需要借鉴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本文打算针对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能力提升
       
        引言: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而明白文章大意,而根据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材内容来看,有些文章需要通读,而有些则需要精读,全看取舍之度。故而教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整理规划,以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理解文章含义、通晓知识境界,在有选择性以及有目的性的教学方法下提升学习能力。
        一、理清脉络,抽丝剥茧,繁杂化简现真意
阅读理解的基础在于阅读,要点和难点在于理解,记叙文和人物传记一般来说不难理解,但相较于其他文章会稍显繁杂冗长,故而要抓住通篇的主旨脉络,从人物或是主线下手,才能够紧扣主旨,不被次要的支线所扰乱。以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典型的写人叙事型文章,例如《纪念白求恩》这一课,观其题目便可知道文章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以人物‘白求恩’先生为主,教师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再将文章的内容一一铺陈,紧扣住中心人物,便不会在大意的理解上出错,既是所谓只有左右之别,并无高下之分。这类文章基本不会出现深程度的理解偏差,只是要把握住重点,不要因小失大即可。
另一种难点,就是在阅读理解方面看似杂乱无章的散文了,通常来讲,散文的行为思路较为随意,读者读起来不吃力,但却总感觉抓不住重点,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无法凑成清晰完整的故事。实则这并不是理解偏差的问题,而是阅读方向的偏差所导致的问题,针对这类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运用一定的小技巧,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它所表达的一定是作者内心最想叙述的,就如同我们写作时,虽然思维天马行空,但心中定然有所念想,会围绕着一个中心去写,散文更是如此。以同本教材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为例,整篇文章语言平淡,却字字戳心,教师需要抓住史铁生先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从人物本心去阅读,以怀念母亲这一主旨为重点,文章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何为景、何为情,尽数呈现在眼前。所以要想读懂文章,先要理解主旨、找到主线,以清晰的脉络贯穿文章始终,把复杂的语言简单化。
        二、扩张格局,学识拓展,辅以联想以记之
不学诗,无以言,孔圣人教导自己的学生和儿子时,亦需要把《诗经》这本凝结前人智慧的大作拿出来细读精读,虽然现如今中学生不需要通读它,但也避免不了中华特色文化传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即诗词古文的理解赏析。

文言文化凝结古人血汗精魂,流传至今定是有其不俗的文学成就以及深远影响力,但由于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学语言趋向于简洁白话,故而这类文章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正是如此,才需要重视并且掌握它,虽有不易,但却也有迹可寻、有律可循。
古文和古诗词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古人们用来记述事件、刻画美景、抒发感情的方式,其本质和现代文的思想维度并无不同,只是表达方式上大相径庭,所以说抓住中心思想和重点表达情感仍旧是最关键的一步。以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为例,皆是对事物景色直接描写,既是直抒胸臆亦是借物喻人,借莲花之高洁来比喻自身之性情,不与外界同流合污;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为学生述说时代背景,通常古诗文的叙写都与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经历相关,把这点弄通,理解文章定然畅通无阻。教师在介绍过程中,亦可把相同类型的诗文一并带入讲解,如同《陋室铭》、《登幽州台歌》等。古诗文阅读也是需要通过积累的,很多典故皆是相通,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懂得多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阅读,《诗经》、《楚辞》皆是不错的选择,若是学生能把这些读通透,那基本上古诗文的阅读理解都不会有难度了。
        三、多元角度,教学创新,直观临近体验派
观千年之景,体故人之情,文章的魅力就是能够把一切不可能的虚无化为具体,从很多文章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深刻感情,亦能从生动的描写中见识到瑰丽壮阔的山河景象,仿佛是跨越过时空的对话一般。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在,跨时空对话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事,甚至于相隔千里也能够如同亲自观临体验,这种方式用于阅读理解之中,显然是非常有加成作用的。阅读在于观摩查看,理解则在于体验,即是能够体会到文章涵义方为理解,而如今,便可以从观看、体验入手。
以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为例,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直接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甚至可以配以音频朗读,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畅游于园林景观之中,顺带为学生讲解历史故事、园林坐落格局以及背后的人情典故等细节,使学生有切身体会,从而明白作者文中之意,从景观升华至情怀,融入其中便是理解的直观方式。教师可以借以多媒体科技的辅助,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深意,这对于任何一种文章都是通用的,尤其是说明文或是游记最是适用。多元化灵活教学,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不枯燥不乏味,还能生动地展示文章深意,自然是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且培养起阅读兴趣。
        结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研究,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找到合适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技巧,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阅读能力方是合适之道。“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共勉之。

        参考文献
[1]王天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10-111.
[2]汤艳.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金钥匙”[J].华夏教师,2019(04):85-86.
[3]张桂玲.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21.
[4]王传印.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0):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