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 梁德银
[导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课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课文;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里健康等德育教育是很好的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要重视心理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等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基础  内涵  感悟  影响  感化  熏陶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这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俗话也说“德育为首”、“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些话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中更缺乏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拥有健康的心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的良好思想。
        一、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找准德育渗透点。
        上课前的备课,力求正确把握好教材的德育教育思想点,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文章中的人物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祖国
        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方面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拨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结合一个学生将杨桃画成五角星惹来同学们的哄笑,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终于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杨桃,其形状是不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教学《古井》时让学生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二、正确实施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同步进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间分配要恰到好处,德育教育所花时间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是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教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三、灵活施教,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所有家庭的孩子,大都是在家庭中地位优越,和父母悉心照顾下长大的,使得孩子们聪明能干的特点、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都同时凸显;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德育教育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渗透,还在于广大教师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在教育教学中长期创设社会情景渗透德育教育来陶怡和熏陶学生,才能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