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何透兴
[导读]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各个教育领域带来的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  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各个教育领域带来的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有效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当前教学工作者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数字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此形势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功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自主参与其中,从而在语文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以下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措施作出阐述,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要想保证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就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设置良好的课堂导入,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当中,从而为接下来的正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入作者,有效延伸
        不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在实际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如文章的作者是谁,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这在正式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作者极其生平后,那么学生就会对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背景,得知作者的写作动机,这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具有极其关键的现实意义[1]。例如:在教学《暮江吟》这一课的时候,在教材中大致介绍了作者白居易的个人简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本诗的内容形成了基本的认识:作者通过两幅景象的描写,即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以及弯月初升,露珠晶莹来表达自己在远离朝廷后的轻松、愉悦之情。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去收集与作者白居易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学生对白居易的生平以及所处的时代有了基本的认识: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这首《暮江吟》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那个时候的朝廷是十分昏暗的,作者不愿意继续留在朝廷,因此自求外任。在离开朝廷之后,作者十分轻松、惬意,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在赏析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相关生平,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从而萌发深入挖掘的兴趣和欲望。
二、视频导入,深化理解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其应用的领域也愈加广泛。数字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切实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其凭借自身的优势,将原本生硬的文字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带来一种别样的视觉盛宴和情感体验。

这样一来,以往乏味、死板的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文本阅读当中,从而深化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讲解到一些学生难以真正感悟的文本时,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与文本深入交流[2]。例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一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因此学生对于朱德同志的认识也是十分缺乏的,因此可能会难以理解文本的内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视频片段:朱德同志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当时革命根据地处于罗霄山脉中断,地势非常险要。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朱德也跟着队伍去挑粮,战士们十分心疼朱德军长,所以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没了扁担的他十分着急,又重新做了一个,并且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大字。第二天,他又跟着队伍去挑粮,战士们非常惊奇,心生崇敬,并且更加努力的挑粮。这样一来,在正式教学时,学生都能够静下心,把握文本的基调,有感情的阅读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渲染背景,产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一些有关于历史事件的课文,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历史方面的知识是相当薄弱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是全然不知的。加之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背景差距过大,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文本的内涵,情感共鸣更是谈不上。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再现历史事件背景,让学生对文本前因后果形成基本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3]。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一共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秦、赵、魏。其中最强大的秦国想统一六国,因此不断进攻其他六个国家,赵国和秦国较近,并且赵国相对较弱,因此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同时,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学生体现出极强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将相和》,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中讲述的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从而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我修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由于会涉及到形式多样的课文,要想切实的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那么就应当有意识的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良好的课堂导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成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式探究[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10):70.
[2]潘琪. 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构[J]. 新智慧, 2019, 000(010):21.
[3]杨岚清. 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建设[J]. 速读旬刊, 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