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出与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为小学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就本篇文章对语文阅读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且提出对应的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升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进入新教育时代,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方面也是提出了具体要求,有阅读能力、情感体验、丰富的积累以及良好的语感形成等。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逐渐理解、欣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有效提高。
因诸多因素影响,如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和教师及家长的正确引导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多种阅读技巧,达到一定阅读数量,并保证阅读质量。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养成,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以及计划性的培养方式。教师要要时刻认识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价值,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需求展开培养,促进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一、影响小学生阅读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
首先,乡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经济能力差,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习惯。乡村教师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滞后,教学语言单调老套。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够生动,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对小学生展开教育过程中,不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方式与专业知识,只需要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即可,同时,这些教师的教学激情也在逐渐降低,并且对语文教学产生一种应付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最后,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天生活泼好动,为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耐力都比较差,在学习中会忽视一些简单的词语与拼音,抑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上。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在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重视预习环节,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提自主预习空间。要先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进而展开思考与设问。在这个环节之后,学生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进行准备,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听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在对学生展开阅读教育之前,根据学生情况构建形象思维。例如,教师要重点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对应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按照课文中内容展开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内容与情感。以此为背景展开课文的阅读与学习。
最后,教师在学生复习阶段,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将新学习知识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构建完美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查缺补漏,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学习上的障碍清除,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二)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天性喜欢玩耍,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此阶段适合学生培养各种行为习惯。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教师要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培养与提升,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兴趣之后,便会主动投入学习中,意识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满足,从中寻找阅读快乐,不断提升学生阅读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查找书籍资料。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形式,为学生创造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让学生报名表演的角色。学生纷纷表演,从角色的特点出发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为角色增添色彩,在进行角色扮演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培养的目标。
(三)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差异性阅读目标,小学语文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教师想要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目标,就需要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扩建,充分利用课下资源展开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对两个小组成员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个小组对日出展开静态描写,另一个小组则进行动态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展开搜索与资料收集,之后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经过小组思考之后上交一篇优秀作文,然后进行评比,教师针对优秀的作品要给予奖励。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3]。
由于小学生性格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自身阅读能力不同,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展开阅读教学工作,无法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个体化差异性,将学生合理分组,针对不同小组情况设置差异性的阅读目标,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奠定基础[4]。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将阅读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定制不同的阅读目标,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正霞.让阅读变得趣味非凡: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9(31):118.
[2]陈肖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0.
[3]王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才智,2019(27):136.
[4]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