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张志方
[导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大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大类。其中“自读课文”都有课文旁批、注释和课后的阅读提示、读读写写等助读内容。它是教读课文的延伸与拓展,也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过渡的桥梁,利用好“自读课文”的自学功能,让学生在“教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能有效地迁移到“自读课文”中,逐步学会阅读的技巧。因初中生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学法掌握的还很有限,“自读课文”中的助读内容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对教师教学的“度”要求就较高,既不能上成“教读课文”,又不能让学生随意、无目的乱读,而要有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全面的提高语文能力。对于“自读课文”教学中“度”的把握,笔者接合自己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实践的做法进行初浅的总结。
         一、让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开展“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单元提示中都给教者与学者提供了本单元教与学的目标总要求。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学情情况,制订“自读课文”的学习目标。既能有效地实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而教材编排的用意是配合“讲读课文”,让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可以说是对“讲读课文”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教师在教“自读课文”时,必须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读”,通过这样的“自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得,真正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学习目标时,就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总要求,围绕理清作者思路这个主要目标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回顾本单元第一课《纪念白求恩》,笔者如何教学生运用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的方法,来理清作者思路,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2.学习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历程。3.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从而获得人生启迪。通过这样的目标制订,既把“自读权利”还给学生,“自读”有方向性,又能用“讲读课文”教过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深入掌握文章,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在遇到大困难时,要善于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去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大困难取得成功的处事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
         二、让学生运用“教读课文”所学方法开展“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读课文”,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方法和知识,灵活运用到“自读课文”中去,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教读课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自读”做准备,而“自读课文”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应用在“教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阅读。基于此,教师在指导“自读课文”时,就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运用,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学生自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笔者紧紧抓住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继续学习默读,学会通过勾画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因此,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自读课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先快速默读课文,运用前面教读课文《纪念白求恩》学过的勾画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作为本课的训练重点。学生能够找出:“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一种成就感的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就很清楚了。“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的人生影响也就清晰了。作者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自然也就明晰了。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来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让学生借助“助读内容”的相关问题开展“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
         在“教读课文”把“学习方法”授给学生,目的是为了“自读课文”的尽量不要教。初中生的自读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推”一把,即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助读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问题由教师提前出示),这样学生的学习指向性才会更强,学习才会更有效。“自读课文”中课文旁批的提示和相关问题,就很好的为学生“自读”提供了指向性。课文旁批的提示和相关问题及课后阅读提示的内容如果能很好的掌握,那课文内容也就理解的差不多了。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集体研讨,最后由师生共同作答。这样不仅会使学生豁然开朗,还对于生生、师生融洽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当好“总导演”,做好“舞台策划”,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有效地引导、点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正确、科学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个旁批: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助“我”脱险呢?自然的就会引领我们的学生思索,接下来事情会有怎样的转机。学生阅读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积累,让学生带着一份心情、一份兴致去体味语言。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把语文融入生活,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总之,只有加强对部编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才能为“自读课文”有效教学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语文自读课功能,尽量让学生在语文自读课这一特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个性化地、创造性地阅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