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邓鑫
[导读] 教师在化学教学时,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摘要】:教师在化学教学时,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加强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发现化学应用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
引言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相联的科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细节,如课堂提问,从提问环节入手,结合课程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转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趣味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成长。一直以来,受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生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学习负担,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学习当作任务与负担去完成,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规律的原动力也会逐渐消退衰减。在高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引入生活化实验教学,要保证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化学实验原理与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多元潜在智能。首先,教师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加以改造,然后引入到化学课堂上。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于主动去学习化学知识。
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主要由实验知识与理论知识两部分组成。为了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采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现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并对实验仪器、药品应用等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新课程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动手能力有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形成科学的化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取蒸馏水”一课时,可以将实验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该实验操作步骤有简单的认识。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再将实验仪器与药品:圆底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自来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等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在做实验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为什么会用一段长的玻璃导管?玻璃导管应用的意义是什么?在家庭中,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制取蒸馏水呢?然后,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利用其他生活用品代替实验仪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三、让学生经历“科研过程”
        高中学生看上去“刻苦认真”,他们能够长时间坐在小小的书桌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其实有一颗极度“不安分”的心。他们在长时间的苦学状态中,习惯了借助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体力性”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应用这种方式学习,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尤其是在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这种学习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还要改变学生“学”的习惯,要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生成相关的经历。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化学板块“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在讲解了相关的金属性质后,应该安排课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动手实践,通过钠和水的反应,判断产生气体的成分,对气体和溶液性质做记录。以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产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在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取自己得出化学知识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趣味导入,营造活跃氛围
        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很大。有效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师教学的效果。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趣味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导入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运用趣味导入法教学时,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趣味导入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畏难情绪。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与能力。教师运用有趣的导入方式进行教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能快速实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五、应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化内容,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生活素材的应用,可以丰富化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化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实施化学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如食品、生活现象等。以此,实现高效教学[3]。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在生活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六、应用新技术进行多元化的链接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课本”、离不开“实验”。但是,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做支持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离不开“新技术”。教师在面对求知欲越来越强的高中学生时,在面对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时,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教育职能,要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不仅活化了教师现有的资源,还为学生“链接”出一个学习的平台。例如,教师在讲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实验时,可以借助PPT课件,分页面罗列碱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现象等知识点,并逐页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更具直观生动性,容易让学生记忆。另外,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链接,在链接中加入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的具体步骤及重难点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验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运用了PPT进行教学,让学生能直观感知化学实验知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组织一些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实验的能力。教师利用趣味导入环节,能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运用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永聪.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27):78-79.
[2]甘俊平.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80.
[3]李世龙.高中化学趣味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67-168.
[4]陆梅.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13-14.
[5]张海霞.浅议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构建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