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黄姚汉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黄姚汉
[导读]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概念,才可能进行推理和判断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概念,才可能进行推理和判断,才可能进行论证。它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正确地遵循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如何,解题能力的高低,数学思维品质之优劣,无不与数学概念有关。而如何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时最先接触到的内容,对数学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它与儿童思维具体性的矛盾,使得概念教学一度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概念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追本溯源,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前提
        数学概念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学生获得数学概念,一方面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形式化、具体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时应该追本溯源,使学生认识概念的由来和发展,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能正确地运用概念。还要充分展现获得数学概念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概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对概念的“质”的描述,概念的外延对概念的“量”的描述。例如:“三角形”这一概念,它的内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它的外延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又如《百分数的认识》,在花费大气力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时候,可曾想过百分数的由来和产生?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抓住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原因以及在这些原因中隐藏着数学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相关概念的“整体结构与关系”,区分和联系其他的概念,如:分数和百分数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习百分数时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在具体到“某一”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时,也好方便与其他相互关联的数学概念的辨别与再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概念产生的源头,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
        二、方式有二,相辅相成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量例子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教学中这些实例大都是教师提供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意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研究兴趣,具有生动性、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讨论探究,还应及时对新旧概念进行准确的区分,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概念同化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平行线概念,一般是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的。首先给出它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要突出的的是“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这两个主要特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教学,最好用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三、师者引领显神通
        决定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水平和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的引导。除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就像吴正宪老师指出的那样:尽管我们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大做文章,但是对数学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却是学生走进数学大门、认识数学现象的重要基石。

概念教学,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概念的由来和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要解决好“怎样教”的问题,最好还要努力去尝试引导学生感受学科以外的各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利用自身学科专业素养的去把握和设计教学。
        四、各个击破,有的放矢
        概念教学,首先要解决的,还是一个“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教师只有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准确掌握概念的外延,从质和量两方面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本质,在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有所依据,从根本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概念的初步感知导入:
        概念的初步感知导入是概念课教学的开端,每节课的引言,巧妙地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正如人们常说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体验,这样既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概念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2)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有些概念涉及的面比较广,教学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3)讲概念时,要逐句逐字的揭示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有的概念叙述简练,寓意深刻;有的式子表示比较抽象。要把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这就必须深刻揭示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例如,“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要使学生切实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必须指出每一词、句的真实含义,特别要讲清楚再什么条件下一次比的基本性质才有意义。
        (4)注意概念之间的比较。对于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概念,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指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概念从表面上看好像差不多,例如:比和比值,百分数和分数,合数和偶数等,学生常常分辨不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之点,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区分。
        (5)注意精心设计好练习题,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概念的应用,加深对整个概念系统的理解。
        总之,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展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贯穿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和本班学生基础能力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开展教学活动,定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兴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解析[J],学周刊,2018(35).
        [3] 谢登斌.李福灼.学科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1.
        [4] 郑木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
        [5] 钟海青.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6-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