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里一门重要的学科,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长大后可以使其受用一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和方法,其次提出从改进教学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培养、理清深入分析数学问题等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影响。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这样不仅有肋于学习成绩进一步的提高,还能够更好更快的解决相关性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关策略,结合小学数学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将数学教学实例带入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年龄较小理解力差,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导致成绩普遍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老师产生恐惧,而且很难紧跟课程,对数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要要把控好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逐层深入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双方都会轻松许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法
目前,总结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演绎归纳方法,这是一种数学推理方法,指的是根据特殊的数学知识类推一般规律。学生使用归纳法可以总结数学知识中的定义,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分类比较法,此种方法是比较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再者,综合分析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先把所有要研究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然后把整体分成不同的部分,最后分别研究每个组成部分,继而获得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最后,抽象概括法,这一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总结不同知识点的共同点,将相同类型知识归为一个类别,然后把同一类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并找到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法。抽象指的是在许多知识中舍弃掉个别差异,发现知识的本质。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1改进教学模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同时需要建立在学生愿意并有兴趣参与数学学习的基础上。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授课,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从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互动差,课堂氛围十分紧张。教师需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将数学教学实例带入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
2.2多角度全方位培养
当下的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自身的想象力却十分丰富。
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能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问题思考,这一特点的存在往往不利于进一步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数学解题方法非常多样,教师应强调解题的严谨性,告诉学生不能只选择一种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应用方案,在解题思路正确的前提下,选择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保证小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宽,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应用空间。要想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2.3理清深入分析数学问题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先要学生认识到这次学习的重难点,如在课堂开始时先将当次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清楚将要学习的内容;在知识点讲解完后,教师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探索,找出答案;最后要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还要对学生平易近人,针对某个学生答题慢答题难等方面进行谈心,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保证做题步骤符合要求、解题过程条理化,让学生自主介绍答题方法及步骤,有没有捷径可寻,一道题是否可有多个解决方法等等,让学生详细分析问题,掌握做题步骤,训练他们解题的逻辑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做题的根本,合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获得预期的练习效果,保证正解率。
2.4培养学生迁移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逻辑思维能力中,有一种能力叫作迁移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需要细化到每一个步骤中,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解决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例如,在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时,长度或宽度出现改变都会影响到结果。当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周长不改变,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
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语言表达需要深入思考。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当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知识时,会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很多教师受上课时长的限制,会代替学生进行表达,这会阻碍学生提升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学生的表达过程存在问题,但这也是学生通过思考后产生的自我观点,学生的自我观点能够在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
2.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并且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塑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做出重要的改变,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理清并深入分析数学问题,做到每个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对整个数学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学周刊,2020(15):95-96.
[2]高银元.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教育观察,2020,9(07):125-126.
[3]秦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巧用生活知识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20,18(10):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