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可以留给学生充足思考和独立学习空间,在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背景出发,对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展开了探究,以期为更多高中数学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前言:
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思维发展受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愈发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努力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是逻辑思维较强的一门理论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难度逐渐增加,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而想要构建高效课堂,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继而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师在讲解几何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寻找几何体,还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些建筑物形状,将几何知识运用其中,比如让学生观察北京故宫、上海东方明珠、广州新电视台等图片。这样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通过自主认知展开思考和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几何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另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公式解题时,可以插入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比如课堂教学中用到圆周率解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的小故事。这样在教学中插入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高中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直接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会使得一些理解能偏弱的学生,没有时间思考问题而无法完全消化知识。同时,也会使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缺少独立思考和提出疑问的机会。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紧张压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利用不同难度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1]。
例如,在学习用向量知识对余弦定理进行推理时,由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很难将两者知识进行关联性思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首先,让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三角形两条边长以及夹角,用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第三条边的边长?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出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能否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夹角?由于刚学过正弦定理,学生会轻易的回答“能”。这样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将向量知识和余弦定理建立联系,进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随即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时,为了照顾空间想象能力偏弱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难以想象的空间几何体通过大屏幕投影,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再如,学习随机事件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构建一个调查超市购物的情境,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知识的理解。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对学生学习最有帮助的方法,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
总结:
总之,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遵从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此,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才能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邹萧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56-57.
[2]吴银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略思考[J].名师在线,2019(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