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禤萍辉
[导读]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
        摘要: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文中。从精心设计预习来引导学生提前介入概念,立足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概念,从多方渠道引导理解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本质属性,以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已知到未知,从形象到抽象,建立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巩固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体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数学概念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是数学知识的基础。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要有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联系前后,精心设计预习,引导学生提前介入概念。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老师的授课才能有的放矢。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更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对点线面的个数以及面和面,棱和棱之间的关系学生基本都已了解或者掌握,本节课上的是立体几何的课,所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重点,于是设计这样的预习题:请从在生活中找一个长方体纸盒,把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把它画下来,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预习题,既让学生复习了棱与面的知识,又理解了长方体的面与棱是怎么样的,同时对于后面的表面积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立足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概念教学导入时不能吸引学生,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那么整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引入时,一定要立足学生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角”的认知不那么陌生,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在课堂上出示了红领巾、三角尺、直角尺等,通过类似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型,建立学生对“角”的直观认知,让“角”的清晰表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种从生活原型引入抽象概念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搭建平台,自主探究,引导参与概念的建立。
        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式、体验式、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争相运用,把这些学习方式运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探究概念建立的过程,他们就会整体的把握概念,加深概念的理解。笔者在上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三个不同平行四边形,让他们通过观察,测量得出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得到很多结论:(1)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4个顶点;(2)有两组对边平行;(3)两组对边的长度相等,对角度数相等;(4)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5)平行四边形不能对折重叠,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从这么多的结论来判断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学生就会发现(2)(3)这两个结论比较好,在小学阶段只要掌握第(2)结论就可以了,让学生来试着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最后出示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也为区分梯形的概念做准备。

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充分自主探究,并结合课本自主形成数学概念,加深了学生的对平行四边形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育效率。
    四、多方渠道,引导理解,准确把握概念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依靠关键词,落实对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
2.巧用变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梯形时,在按教材讲了梯形认识后,出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方位的梯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梯形,然后让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样改变一下形式,就能加深他们对梯形的认识了。
3.妙用对比,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出示: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通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五、加强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概念的深化与发展。
        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如完成了相近的几个概念教学任务,或者单元复习时,就要对所学的概念进行梳理,串联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概念的联系,并能正确的区分,形成系统概念。如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完成这两个概念教学的时候,笔者就进行了概念的比较,让学生对概念更加清楚,并延伸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完成一个韦恩图,对于刚接触这个韦恩图是有点难度的,则可以从特殊性入手,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相等),所以长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的范围更大。同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四个直角),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是相离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又属于四边形,所以四边形的范围最大。只有经历韦恩图的完成过程,学生才会对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楚,也是对概念的强化。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已有的经验和基础着手,从已知到未知,从形象到抽象,建立数学概念。然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巩固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倪晶.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诊断与改进[J].小学教学研究,2019.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冯光庭,刘忠君.对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艺术在线,201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