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程通 康鹏 娄荣正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都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可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逐渐扩大,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高低,所以高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创新对策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二级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碰撞,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变革也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新的变化,这就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有个性,有主见,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是现代大学生典型特征。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同时还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大学生在长期家庭生活中处于中心位置以及他们成长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重视自身发展成为社会生存的需要等因素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性。同时,他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缺少同龄伙伴,使得缺少在儿童游戏中体会分享、谦让、友爱、适应别人等与人沟通和相处的锻炼机会,也缺乏由儿童游戏中培养出来的共同遵守一些集体约定和规则的理念,集体生活经验匮乏,集体意识薄弱。(2)学生功利心强,缺少奉献精神。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迷茫和混乱,使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越来越趋向务实。促使他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个人的发展和生存状况,越来越淡漠国家的利益和无私奉献精神及应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注重崇尚实惠,追求私利,越来越淡漠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继承者所应有的崇高理想和信仰。(3)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现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中心地位,较高的生活水平极大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经济发展平稳,社会稳定等大环境使得他们成长道路一帆风顺,不能面对挫折、挑战。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中发现:49.2%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意志不坚定,调查中问及是否真正遇到挫折并独立克服的有21.23%,51.2%表示不确定,27.57%坦言无此经历。社会多元价值观,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价值观选择充满困惑;大学生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毕业后由家里的“小皇帝”身份成为普通的劳动者的身份反差以及毕业后强大的就业生存压力等因素,使得他们来不及适应,未做好心理准备,对未来自身发展很迷茫,易导致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
        2、高校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方法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理念
高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将原有模式中的管理改为服务,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受以往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校办学思想多数是要利用规范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严格管理学生日常行为,因管理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将管理改为服务。管理部门需要给管理人员制定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各方面问题,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学生放于重要地位,让学生清楚他们的权利,帮助学生维护权利,尊重学生决定,对学生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


        2.2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根本任务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各层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权、利相统一;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是校、院(系)、班三级管理,校、院(系)及班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的双重任务。因此,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学院(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可提高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强化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但不否认班级管理,因为在学分制的条件下,学生班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单元组合,应纳入学生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以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体制。
        2.3借助新媒体更新工作模式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契机。利用新媒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的心理及安全常识,渗透大学生涯。建立老师、学生、家长三方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公共账号覆盖学生用户,及时发布最新安全及心理教育信息,运用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及卡通图案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避免扭曲的煽动观点,传播正能量。利用新媒体的隐性,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沟通,再及时进行线下心理辅导,深入了解原因,并建立定期心理评估机制,对学生情况进行跟踪改善。
        2.4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深入,使得高校学生间,学生老师间和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和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迫切的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各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要特别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明确各方的关系,对学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的个人或者单位、学生和家庭构建一个相对应的法律或者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要求各方的权、责、利细化分明,用以各者间有效的协调,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依法依规。
        2.5加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学生工作者需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强化业务处理能力,将终身学习的态度贯穿职业生涯。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养,增加每个学生工作者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向优秀学生工作者学习,提高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给予辅导员相关激励及学历提高机会,增加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工作能力。
        3、结束语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的高校受学生主体、学校内部环境以及学校外部环境的影响,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坚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体制和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建立有素质有能力的管理队伍,不断地改革创新管理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形势的挑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新形势下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14(6):207-208.
〔2〕高晓阳.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2,10(7):228-229.
〔3〕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69-171.
作者简介:
程通,男,江西鄱阳(1998.08)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康鹏,男,安徽亳州(1998.08.1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娄荣正,男,广西贵港(1998.1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