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初中教育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面对国家对培养全面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下,强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育德育人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首先正确分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然后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等方面进行思想道德渗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 德育教育 优势 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既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进行教授,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体育科学本身特有的优势,教师能够利用体育运动锻炼,发现学生的一些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方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教师将体育锻炼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进而将这种精神发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一、初中体育教育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
1.可以突显学生的主观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时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和想法,进而影响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比如,学校常见的打架斗殴和校园欺凌现象等,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是这个时期需要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将具有实践性的体育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这比传统的理论说教更具实际可操作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学生多种品质的综合发展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具有针对性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当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跑步类项目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品质。同时,体育课堂教学多数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教学环境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增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对推动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体育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德育理念的研究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受到学生的模仿和关注,因此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言谈举止间注意自己的行为影响力。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大对思想道德理念的研究和学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和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将德育内容与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型。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渗透德育教学内容。
2.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以及思想状态的差异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计划。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绝对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辅助评价等多种形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德育渗透时,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心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体育作为一种竞赛活动项目,本身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较强的合作意识不经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而且促使学生加强与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在团队比赛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渗透时,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项目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步调一致游戏、团体踢毽子、团体跳绳等,学生通过自组小组并开展小组之间的对抗和竞赛,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感,让学生理解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4.利用课堂特殊事件进行德育培养
体育课堂本身需要在户外进行授课,场地相对较大,而且实践性较强,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天生活泼好动,同学之间的追逐打闹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来讲,很容易在体育运动项目中产生肢体上的摩擦,进而引发一些冲突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个时候教师不应在事件发生后,首先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为学生灌输正确的相处之道。
学校教育可谓细节之处先本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授课时,要及时观察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捕捉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机会,做到在滋润无声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如果对这些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合理处置,便会给学生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来自老师的指导和教育,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学生思想和情绪上的反感,反而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5.在常规课程以及学生的言谈举止间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堂中常规的教学活动是对一堂课教学效果最基本的保证,想要让常规课堂顺利开展下去,就必须督导学生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比如,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着装、上课态度进行规范,作为教师要晚上上课请假制度,对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要及时的纠正,从这些日常行为规范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反应自己的心理变化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比如,上课前学生要向老师主动问好,下课后要向老师道一声再见,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优良品德。
一堂优秀的教育课程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一种放松的心理开展体育活动。而轻松的教学环境需要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秩序作为保障,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规范,促使学生能够遵守相关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自管模式,让小组管理员对本小组成员进行行为规范,如学生的缺课和逃课行为,或者在上课期间有哪些影响教学秩序的举动等,都可以记录下来,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和行为约束的双重引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学生的体育活动细节,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这不仅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建裕.德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2):193-194.
[2]刘娓.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