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美术实践平台,拓宽艺术教育通道 ——浅析中小学美术工作坊开发与建设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胡晓锋
[导读] 美术工作坊是指在美术的某一领域有专长的老师指导学生依托既定主题
        摘要:美术工作坊是指在美术的某一领域有专长的老师指导学生依托既定主题、运用美术材料,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美工创作的活动形式。它具有自主灵活、团队合作、自然真实等特征。同时,美术工作坊是一项群体性、体验性、互动性、实践性项目,其展示的内容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地地域文化特色的美术类项目。
        关键词:美术,中小学;作坊开发
一 中小学美术工作坊开发与建设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背景,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化
        十八大会后,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随后教育部也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也是教育改革进程的一大进步。2015年,为鼓励特色美育课程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因地因校制宜,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在我县绿色生本教育背景下,县教育局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 “一校一器乐,一校一室坊”的一体化战略规划,使学校美术工作坊的开发与建设有了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独特优势。
(二)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目前,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框架下,中小学美术教学呈现教材区域统一化、评价标准化、学习方式单一化等现状特点。从追求人的个性化发展角度看,学校美术教学的发展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与建设中小学美术工作坊,就是让不同学校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然后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实现对美术国家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处理。
(三)关注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
        美术工作坊式的学习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高度契合。美术工作坊式的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导,并充分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的美术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建立实践工作坊,则能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并举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民间艺术和特色文化,去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表现出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同时,利用好美术工作坊这个更广阔、更灵活多变的学习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创意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经验,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不同的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之间进行充分互动,使得学生的思维创造、表达、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素养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和提升。
二 美术工作坊开发与建设的实施策略与路径
(一)重构美术课程,巧妙运用教学资源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可教育资源却是各地各异。

当我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学情综合起来分析解读后,会发现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必须要进行课程再造和课堂再造,即进行校本化处理。美术工作坊的开发与建设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补充,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的明智之举、必须之举,却并不是置国家课程不顾而另辟蹊径。我们将组织美术学科教师将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结合美术工作坊进行教学内容梳理,对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细化,将针对资源不配、课时不足、教法成旧、学法单一等问题罗列出来,然后进行教学实施,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一体化美术教育教学的路径[1]。
(二)重定师生角色,科学构建教学范式
        以指向核心素养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学生的发展靠的是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从这个关系上看,并非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靠的是学生勤于动手、动脑体验,能自主探究、大胆创意而为。而教师,只是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运用较高的专业能力,扮演着启发者、帮扶者、助推者、转化者的角色。工作坊式的教学范式,更能帮助教师扭转观念,还可以延伸到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
        同时,通过工作坊式教学范式研究,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还可以突破现有的教学思维模式,突破美术这一个学科,积极摸索出一种美术学科特有的并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教学思维模式,真正实现从过去的学科本位到以育人为本位,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注重实践过程,优化设置多元评价
        美术工作坊开发与建设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建构基于能力和素养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工作坊的运行更契合国家课程的实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需求。一是评价原则。按照激励性、创造性、发展性原则,对学生参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展示交流、作品评比、作品收录与转赠、优秀作品超市等方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三是评价内容。其中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而重点是针对学生参与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比如从他们的动手习惯、创意思维、作品效果、参与态度和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2]。
三 结语
        中小学开发与建设美术工作坊,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构建“一校一品”的美术课程,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潇. "艺术作坊"弥补中小学校内美术课堂[J]. 东京文学, 2018, 000(006):118-119.
         [2]李永亮. 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学生美术实践活动策略探究[J].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