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书法课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书法课程成为了当中小学的重要课程,成为了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举措。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想要培养小学生的书法,需要从“三力”入手,即眼力、脑力和手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书法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书法;“三力”培养;书法教学
在当前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了很多人提笔忘字,经常会写错字,在这种情况下写一手漂亮而又规范的汉字就显得更加重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书法教学,通过对学生“三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书法基础,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三力”书法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汉字从发展之初到现在经过了很多阶段,也出现了很多字体,同一汉字在不同的字体结构当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想要认识不同书法当中的汉字,就需要学生对书法和汉字具有较高的认识。另外,汉字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土”和“士”“大”和“太”等,如果学生对汉字了解不够那么在现实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小学生通过书法学习可以大大的提升观察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
(2)锻炼学生的毅力
书法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古至今每一个书法家在书法练习当中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当前很多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不认真,比较浮躁,通过书法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心境,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做到冷静沉稳。坚强的毅力是学生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关键,通过书法的长期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毅力,这就是小学书法教学对小学生的长远意义。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从古至今有很多人痴迷于书法练习,成就高低暂且不论,这种坚持不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人学习书法废寝忘食的案例比比皆是,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还会学习到古人学习书法的典故和古人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学生在练习书法的时候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书法的魅力,获得作品中的情感共鸣,这对于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书法教学当中的“三力”培养
(1)眼力的培养
书法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古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是从临摹开始的,在临摹开始之前就需要观察帖子当中的汉字结构。很多书法家的书房当中都会悬挂很多作品,除了自己作品之外还有很多前代书法大师的作品,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练习书法时进行作品观察。并且在临摹之后还会将自己的临摹与大师作品进行反复对比,寻找其中的不足,然后反复练习,提升书法技能。当然如果用这种行为来要求小学生显然过于严格,不利于小学生的书法学习。针对小学生来说眼力,主要就是考察学生对汉字的分辨度,就是上文所说的观察力,要能够区别字形相近的汉字,并且对汉字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书法学习的入门。
(2)脑力的培养
脑力的培养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书法基础之上展开的一种书法学习策略。书法学习没有窍门就是多看多思考多练习,相比较机械的训练来说思考更加重要,如果不管不顾只是进行书法练习,而看不到自己书法当中存在的问题那么这种练习的效率是很低的。脑力的培养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书法练习当中去思考每一笔画的规范性,思考汉字结构的匀称行。通过长期的汉字观察,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落笔,知道运笔当中的轻重,这样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提到了某一个字,脑海当中就会出现这个字的规范样子,然后就能够规范正确的进行汉字书写。
(3)手力的培养
书法是一种高超的技术,想要练好书法不仅要多观察和多思考,还要锻炼自己的手力,这里的手力并不是指手的力气,而是指手腕力度、手指力度和手感。想要练就一门高超的书法技艺,不仅需要掌握书法技巧,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锻炼,可以说书法是大脑对全身机能的一种调配。这就是为何在书法学习当中需要学习者拥有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方式和灵活的手指,这些因素都会对书法学习者的书法学习产生影响。部分教师在书法教学当中过于关注汉字知识和技巧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手力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即使能够写出一副好字,也会养成不好的书法写作习惯,这种习惯在后期很难得到矫正,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
结语
总之,随着手写汉字在生活当中使用频率的降低,很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丧失,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学可以很好的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书法教学要做好“三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可以对学生以后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的发展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锦章.浅谈书法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南庄小学为例[J].新智慧,2019(26):143-144.
[2]张彦飞.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城乡接合部小学毛笔书法教学实践[J].学周刊,2019(2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