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黄标
[导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理、懂法的道德社会,不管是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讲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理、懂法的道德社会,不管是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讲,保护自身最好的武器就是法律。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年与未成年变成了法律制裁的主要对象。对于社会、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如何让青少年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法律,将法律知识融于生活当中,是当下教师们主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自小学阶段起,对于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学生需要接受的课业之一,合理地进行法律意识培训,不仅可以预防学生走入歧途,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的法律意识,建立优良的习惯,辅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所以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内容里,也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中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能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指导作用,重视情感的实践与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含有法制教育知识,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社会法制知识充分开发利用,对培养小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法制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思想品德也承担着增强小学生社会法制意识的责任。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此时如果能全面地了解到社会法制知识,有利于将思想品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事情,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设置法治教育情境,令法治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推动学生良好品格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策略
        (一)更好的吸收法律知识,才能融于生活当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入校园,头脑当中并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对错的概念,所以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门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知识不同的课业—《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可以树立准确的道德观,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锻炼、以便更好地成长。而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教导学生需要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判断,如何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两者相结合的知识理论,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而言是有益的,所以如何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课本当中,也是思想教师在课堂当中需要注意的。
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之前,教师们必须要先理解法律知识的内容、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研究法律当中相关的条例理论。有效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吸收到有效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年龄段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较差,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法律知识的科普,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无法对学生起到诱导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不妨穿插一些社会中存在的真实案例进行描述,这样的讲解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法律认知与理解。通过小学生品德的形成规律人们不难发现,认识的越全面、越深刻,越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兴趣的吸收能力,远比一味地传授要更加深刻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用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品德,从而让他们进行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思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授课的模式。比如,摆脱掉课本上原有的知识框架,更多地运用现实中的案例进行讲解。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偏小,思维、思考的能力较为跳跃,往往会对课本以外的故事产生浓郁的兴趣,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所以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以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起杭州女孩被拐走失踪的案件为例,女孩可以在家中被外来租客带走,并且在家长不知情的前提下,随意跟人外出,可以看出在女孩意识当中并没有建立对人的是非对错思想,只是单纯的熟知,就跟外人出去游玩,从而造成不可泯灭后果。因为与学生年龄的相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做出自主的判断标准,教师们借着案例的方向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对事件的看法,当他们也遇到同样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去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同时,引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相关条例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精神,另一方面也吸取到了与法律相关的应对措施。这种超出课本以外的讲解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
        (三)引导学生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法制观念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法制教育关联密切,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教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教育,进而深刻的掌握法治知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置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小学生,使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身的语言行为严格要求,将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相结合,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时,先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交通标志与信号,以及交警手势表达的含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法制道德观念。此外,从课堂中的小事做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对课堂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加强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
        (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制作视频课件,通过多媒体平台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道德认识。而且多媒体教学方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相关法律知识素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法制知识,加深对法制知识的学习感受。在多媒体情境中,教师能够把抽象的法制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进而分辨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使其认识到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在直观情境中进行法制渗透,学生在掌握法制知识时,对违法行为有深刻的认识,能积极改正不良行为,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更是一项需要教师们长期探索的道路,作为思想教师,除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以外,更加需要注重的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保护自己。相比简单的传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更加贴近实际,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兰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66-67.
[2]薛清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34-35.
[3]李春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63-64.
[4]张蕾.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数学学科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3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