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寻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陈弘皓 熊景乐
[导读] 听评课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既是教师之间进行进行教学研究
        摘要:听评课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既是教师之间进行进行教学研究、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本校听评课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制度和标准正确开展听评课,让听评课活动成为改进课堂教学的利器。
        关键字:听评课   校本教研  专业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体验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听评课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活动,既是教师之间进行进行教学研究、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是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听评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听评课呈现应付任务式
        听评课是学校教学常规中的重要一环,按照我校教学常规的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到了学期末,每位教师的听课数量都是达标的,但是仔细翻看听课本就会发现,其中有认真记录的听课记录,也有应付了事的,甚至有抄袭和凭空捏造的。基本上都是有数量没质量,听课教师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
2.听评课呈现随意性与盲目性
    学校的听评课活动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有专家引导的公开课,这是一节精心打造的课,授课流畅、语言精练,听课的老师一般以学习的心态参与活动,课后的评课活动大多数情况下以专家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一线教师现场听的热血沸腾,但是自己的课堂实践由于不能再现打磨和指导的过程,往往很难将听课心得付诸于实践。第二类是科组内的示范课,大部分教师听课关注点单一,只停留在关注授课条理性和课堂结构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障碍关注点较少。评课时教师愿意发言的少,更多的教师愿意保持沉默。评价中客套话、赞美评价占多数,指出问题的少,能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的更少。第三类是完成任务式的随堂听课,这种听课更多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观摩,但是课前听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了解,不熟悉教材的主要内容。此类活动基本不会有评课环节,因此这种听课形式效能最低。
3.听评课后没有教学改进
     学校开展听评课的校本教研活动,其追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学校对听课节数的规定,更多的是希望教师能更多的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但是大多数老师却将听评课看成了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因此导致听课是任务,评课是过场。比较好的结果是评课时提出的改进意见变成了授课者笔记本上的文字,但是没有后续的改进行动。比较差的结果是授课者并不认同听课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就更谈不上改进。因此,仔细跟踪我校每学期开展的听评课活动,绝大部分的听课活动只是停留在听课和评课环节,针对课堂问题的教学改进缺失了,也就导致这种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的意义大打折扣了。
二、建立适合学校的听评课标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
        要想提高听评课活动的效能,充分发挥听评课改进教学行为的作用,实现听评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价值,教师的听评课必须规范化。规范化的听评课能让老师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关注点多元化,增强反思意识。
1.建立听评课校本课程
        我校根据教师继续教育中12课时的校本课程开设要求,开发了听评课培训校本课程。编制听评课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规范流程。课程的内容包含课堂评价量表的解读、教师听课过程的关注点、听课记录本的书写要求、评课的内容要求、评课记录的书写要求、以及如何根据评课内容进行教学改进等等。
        开展培训之后,要求各学科按照培训要求开展听评课展示活动,选出评课开展比较好,教师教学明显改进的学科进行观摩展示,引导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开创不同模式的听评课模式。
2.打磨符合学校要求的课堂评价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学校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统一的课堂评价表,让教师们参照该标准进行上课和听课。
        课堂评价表的设计有以下几个考量:①突出学习目标的设计,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和学情清晰的表述学习目标,学习结束时能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②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③能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④重点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和“有没有学会”⑤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⑥表格设计一目了然,简化二级指标,评价标准条目化,具体可操作。教师使用反馈听评课时有了清晰的逻辑框架,能根据评价指标做出观察记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3.建立聚焦的评课要求
        听课与评课的最终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只是设计好听课的评价表还达不到改进的目的。因此建立规范的评课要求就非常重要了。学校在前期做出过这样的要求:每位参与评课的教师至少说出两条优点,两条缺点,一条建议,并尽量不重复前面教师提过的观点。这样要求的好处是可以尽量让老师们参与到评课活动中,而且发言比较积极。但是在内容方面,免不了评价笼统,关注点单一的问题。
        崔允漷教授在《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中指出,课堂有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因此在评课中我们也设计了四个维度:“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学习效果”,要求教师从四个维度观察课堂、提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这样就逆推教师在听课中必须足够认真,并积极思考。
三、健全校本教研体系,提升听评课效益
         为了让听评课这种校本教研活动的效能最大化,除了进行培训、制定听评课的流程与标准外,制定健全的校本教研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同课异构+聚焦的评课”是非常好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可以让两位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显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另一方面同备课组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焦的评课就是聚焦听课中的某项优点,寻找它的教学原理并通过讨论提炼为教学范式;而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进行错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的讨论形成有效的修改建议。
        在一次物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授课教师如何使用“有6伏电源,如何使3.8伏的小灯泡正常发光?”这个素材,就引燃了听评课老师的思维。甲老师在讲授了原理之后用来做课堂练习,乙老师却直接抛出了这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操作对设计进行论证,最后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总结。评课的时候大家觉得乙老师的方法好,于是将话题聚焦在为什么这样设计好?它的教学原理是什么?还有哪些内容可以这样设计?三个方面。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的讨论,物理科组获得了两个成果:一个是找到了教学原理: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过程、以发现为结果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对知识建构过程的评价能力。第二个是根据这个原理,开发了一批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提高课堂参与性的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搭建听评课的支架系统,目的是让老师们进行有依有据的评课,促使教师从不会到会评,由会评到善评的转变。让有教学研究意义的信息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间传递,在促进双方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使听评课活动更加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焦佳.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听评课模式.天津教育报,2011(6)
[2]李润洲.专业化视域里的教师听评课.中国教育学刊,2009(8)
[3]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活动.全球教育展望,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