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需的能力和品格。本文在系统论指导下,以“人口分布”为例,进行模型建构,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开发评估工具,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方式采用书面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系统化教学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教材采用的是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2019版),采用迪克与凯瑞的系统化方法模型设计的。这个模型的流程包含了11个步骤,非常详细。本文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教材与课程标准,将这些步骤进行整合,主要有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核心环节。
一、系统化方法指导下的“人口分布”教学目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是基于地理学科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关于高中学生学习水平和高校招生考试的标准。本文依据课标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情特点和教材内容制定了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湘教版2019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
课标内容:地理二 人口地理部分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①根据提供的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②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③结合胡焕庸线,分析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自己所在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 “人口分布”评估工具的开发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评估工具开发来实现,评估从以下方面进行:起点行为测试,前测,练习性测试,后测等。
(一)起点行为测试
起点行为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的现有知识储备和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人口地理的内容,高中阶段,在进行人口分布的学习之前,可以对学生关于人口的知识进行起点行为测试。
(二)前测
前测是为了清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主要测试学生辨别人口分布内涵及指标(人口密度),该测试也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结合具体素材加深学生对人口分布内涵、指标的理解和认识。
(三)练习性测试
练习性测试是为了测试学生掌握人口分布的因素及其影响过程。教师通过这一测试可以确定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四)后测
后测包含本节课所有的学习目标,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侧重于终点目标。教师可依据此来改进教学设计。
三、“人口分布”的教学策略
(一)主题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确定了人口分布主题“教什么”之后制定的,同时提供合适的情境材料,分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导入:通过比较东亚、南亚、东南亚人口数与世界其它地区人口总数,引入人口的分布概念。
教学内容:①收集人口分布的资料;②运用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③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情景材料;④选择学生周边的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⑤通过具体案例,资料,素材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学习者参与:①收集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对人口分布进行自我学习;②教师架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评估:书面测评和建立有效的档案袋
跟踪学习:①布置课后练习,学生按照自身情况进行学习;②撰写报告,进行评价;
(二)教学设计
表1 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人口分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将过程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表现,课后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报告以及考核的练习整合成档案袋评价。
主体:教师、学生、个人
阶段: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进行评价
目的:认识自我的不足,发现自我的优势
行为:组织行为,行动能力,总结行为
结果:自我反思
评价方式:有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体现评价真实性,客观性,有利于明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本内容的学习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高,特别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社会实践力,应该体现在总结性评价中。参考教学目标设置评价,评价分为书面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两部分,合理分配两者的权重,书面评价可以参照后测的标准进行,档案袋评价选挑代表性的案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