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审题是做题的一半 ——谈小学三年级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沈亦芸
[导读] 审题能力是学生对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
        摘要:审题能力是学生对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全面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进行和谐教育。”因此,小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培养自己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而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升审题能力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良好的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所谓“审题”,就是读懂题意、理清条件。“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进行演算和作图。”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这样说过。因此,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一年级的时候是老师读题,学生做题;二年级的时候开始自己读题做题,但题目简单易懂。而三年级的学习难度跨越大,部分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阶段,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理解能力差,解题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学生出现错题的主要原因:
        (1)概念不清,理解有误
        三年级的数学概念较之低年级难度升级,概念多且较难理解。不少同学都是由于概念不清在理解中出现问题。究其本质便是学生在教师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没有彻底理解。一道数学题常常是将几个知识点或概念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没能将知识点或概念串成一个知识链,便出现了理解偏差。
        (2)拿到题目,直接动笔
        有不少孩子将做题当成一种任务,匆匆读完一遍题目就直接动笔,甚至题目都没有读全,更不要说理解题目、分析数据或条件,这样一种粗略式的审题经常会导致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
        (3)似曾相识,固定思维
        有些学生满足现状,只是将老师上课讲的某一道题理解了。当他看到相似题目的时候便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当然地动笔,却忽略了题目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对比,将自己的固有想法直接写上。缺少发散性思维,产生错误。
        (4)不能把握重点,做机械地反应或猜测
        学生经常会出现“一点就透,一做就错”的情况,缺乏自己读题的能力。对题目中出现的关键字词把握不够,对问题的重点理解不明确,随意将条件中的数字进行机械的运算,从而出现解题错误。
        数学家哈尔莫斯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把握住题中的关键字词,弄清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做题才能事半功倍。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培养方法:
        二、审题习惯的培养方法
        1、树立想法,强化意识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带领着学生细细地分析题意。教师说得多、讲得细,学生听得多、想得少。

久而久之,一些偷懒的学生就开始投机取巧,他们认为自己是不用读题的,读题、审题意识薄弱。因此,三年级的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教师不再包办代替,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认真审题的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讲解例题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独立阅读题目内容,了解要求的是什么,不让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久而久之,强化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审题意识。
        2、读题“三”遍,其义自见:
        我对孩子们的读题要求一直是每一道题至少读3遍。这三遍的要求分别是:读通、读顺、读懂。有些孩子拿着题目问我怎么做时,我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先读题,然而孩子第一遍读题是磕磕巴巴的,第二遍基本通顺,第三遍读到一半却恍然大悟“我会了!”看来,读题是很重要的,果然是“读题三遍,其义自见。”
        数学的语感也是不容小觑的,数学也要靠“读”,多读读题,也许就能豁然开朗。良好的读题,对学生深入分析题意,理解题意有着极大的帮助。读通题、读顺题、读懂题,才能更好地解题。
        3、关键字词,重点标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审题时也是如此,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找出题目中的“拦路虎”,圈画出关键字词很重要。关于重点圈画关键字词我们可以这样做:
        (1)平时的教学中,在学生自我审题结束后,让生站起来读一读,教师在生读题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词加重语气、提高音调,让学生引起重视。与此同时,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圈画,圈画以后,让学生再读一读。有些标记在条件中,有些标记在答句上,可以是关键句,也可以是关键词。有了小标记,学生就能很快地关注到题目中的重点,对后面的解题有了良好的帮助。
        (2)在做概念题的时候,“小标记”也很重要。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就有这一类题:“36是3的( )倍,36的3倍是( )。”像这样的题目,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就是魔障,屡做屡错。在这里,我给孩子们的方法就是:看到题目不要急,找到数间关键字,“是”用除、“的”用乘,圈画之后列算式。像这样在概念题中也能圈画关键字词,将过程写在旁边,这样的标记并不是无用功,相反,可以事半功倍。
        (3)解决问题就更需要小标记了,圈画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挖掘题中条件的过程,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过程。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面积以后,不少题目会将面积知识与三上的周长相结合,一些孩子看到题目觉得似曾相识,就直接动笔,求面积却算成周长,明明问的是周长却想当然地算成面积,这样的错误数不胜数。如果能圈出关键词,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自我说题,以一变三:
        审题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在课堂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我说题。说题先读题,接着说关键词、句(题目的入手点),最后说解题思路。有些孩子在做完题目后就将题目扔到一边,而自我说题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二次审题、二次做题复习巩固的过程。让生再一次进行对题目的分析、理解,读题目,理条件,晓事理,明关系,顺思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题目的主要意思。从而学会以一变三,找到题目之间的共性,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审题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习、积累、反复、巩固、提升这几点的循环往复。良好的审题是解题的一半,教师在习惯的培养中可以做一个引路人,帮学生指引一个良好的方法;做一个鼓励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在其中;做一个陪伴者,帮助学生不断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