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困境与突破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潘成静
[导读]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出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后
        摘要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出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财经类专业必修基础课《西方经济学》进行课程改革。作为理论性强和应用性广的《西方经济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实践性教学内容缺失、学生水平和“金课”标准差距大、课程基础应用性实施难和先进教学方式与复杂教学内容冲突等困境。为此需要从引入实践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选择教学内容、完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突破,以期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的“金课”打造。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金课”   困境   突破
一、引言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其目的是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同年11月24日,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报告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财经类专业必修基础课《西方经济学》进行“金课”打造。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过程中遇到困境,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困境,提出突破课程改革困境的建议,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实施。
二、《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困境
1.实践性教学内容缺失
   应用本科高校培养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实践应用性人才。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课程的学时比重逐渐提高,理论课的课时已被缩减。据调查所知,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分成两个学期完成教学,平均每个学期50个学时。而非财经类院校开设《西方经济学》只有一个学期的授课安排,教学学时不足40个。《西方经济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理论课程,其学时安排较少。
  然而,《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指定教材里共涉及到十六章的教学内容,经济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较多,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的同学而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是很枯燥的,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西方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和模型要求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比如 “经济人”的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成立条件及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等。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法成立,为此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晦涩难懂,难以学以致用,会进一步降低学习兴趣和动力。实践教学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参与感较低,进而造成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欠佳,没能达到“金课”打造的标准。
2.学生水平与“金课”标准差距大
        吴岩提出的“金课”标准包含三个方面: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高阶性”, 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涉及到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以及一般均衡分析,宏观经济指标、IS-LM、AD-AS、AD-AS-BP及经济增长和通胀等理论,这其中由于经济学流派众多,同一个问题具有不同的解释和结论,导致学生反映经济学理论太抽象、太复杂,导致学习动力越来越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已经具备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标准,多数经济论需要构建数学模型和作图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数学运用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调查和多年从教经验可知,多数学生缺乏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不具备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西方经济学中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最常用的边际分析法就是数学导数的运用,很多学生能够直接求导,但却不会求边际效用、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水平和能力与“金课”打造标准差距大,对教师进行“金课”打造是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3.课程的基础性运用实施难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大二上学期开设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目的是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进而能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学好西方经济学对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十分重要。为了了解西方经济学在其它专业课中的运用效果,笔者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得知: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为应试而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知识框架,当其它课程涉及到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时,任课教师反映多数学生不能形成知识联想,已学过的经济学知识并没有反映到相关学科的基础运用中,导致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不能顺利推进。西方经济学在其它学科的基础性运用实施难主要体现为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较差,对系统性强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并没有进行内化,尚未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成为“金课”打造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4.先进教学方式与复杂教学内容的冲突
西方经济学使用的教材是“马工程”指定教材,该教材理论内容丰富,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成了上下两册,每册涉及8章内容,共计16章。笔者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每学期的教学周是18周,去掉节假日,每册的学时50个。在这较短的学时里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是极具挑战性的。
西方经济学本身已经具备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标准,“金课”打造过程中教师专注于创新性教学形式。目前很多高校推广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但是西方经济学通过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好。经济学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本身就晦涩难懂,而且课时较少,所以课堂教学时间就显得非常宝贵。若多次采用翻转课堂会占据较多学时,导致教学计划难完成。此外,学生的碎片化理解和多种资源的搜索和简单整合导致学习方向出现偏差。对于在高中适应了“满堂灌”模式的大学生而言,翻转课堂在西方经济学的课堂运用中不具有明显优势。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其理论上的独特性,在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金课”打造,会降低教学效果,给“金课”打造带来不良影响。
三、《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突破
1.引入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西方经济学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可以适当开发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内容,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践教学的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与生活实践结合。消费者行为分析、边际成本分析及通货膨胀等理论能够指导日常生活经济行为分析,对学生的生活和就业具有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兴趣。(2)与工作实践结合。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模型分析等是企业运行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要基于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强调经济学理论在日后工作中的体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与时事结合。社会中的日常经济现象多数都可以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关注时事,利用时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例如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都能体现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此外,教学设计里可以利用经济学沙盘模拟、博弈模型等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体验经济决策的分析过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
2.因材施教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西方经济学内容繁杂且难度较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而言,仅利用课堂学时要掌握全部内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较短的学时里,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精简课堂讲授内容。目前网络技术发达,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其他资源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简单内容和导入案例的学习,同时收集学生预习反馈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状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自学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反馈,分析学生状况,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课业指导,做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3.完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发挥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应用性
《西方经济学》是所有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课程,目前在其它学科的基础应用上效果水平欠佳。为了发挥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应用性,教师应该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特色确定重点教学内容。例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可以重点讲解开放经济模型的分析,强调其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投资学专业就可以重点讲解企业的投资理论;市场营销专业重点讲解市场价格的确定及弹性对销售的影响等。把每个专业将来用到的经济学知识单独强调,让学生掌握对其未来学习必不可少的重点知识,可以保障其它专业课的顺利开展,使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更加密切,发挥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应用性。
4.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西方经济学已经累计多年教学资源,参考教辅资料十分充足。其中,教育部指定的《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在官网上配套了教学大纲、教案、课后习题以及不同学时的教学课件,高校任课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些全国优秀专家和教师团队建立的共享资源,这样可以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资料。此外,高校任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上,打造适合西方经济学的创新性授课教学方式。同一个高校的教学团队中新、老教师要经常召开备课会议,群策群力找到适合的网络资源、教学辅助视频和练习题,集中精力共同完成《西方经济学》的“金课”打造。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切忌形式上的跟风模仿,牢记并非新的、先进的就是最适合的,翻转课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讨论法以及线上线下等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通过不断地探索寻求不同最优教学手段。
四、结论
   《西方经济学》的“金课”打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课程改革,这对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件高难度、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进行创新性工作的实施,同时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金课”打造遇到的困境。此外,“金课”打造也需要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支持,能够给予任课教师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有利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共同克服《西方经济学》“金课”打造的困境,尽快实现课程改革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玉敬.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19(18):27-32.
[2]殷小丽.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18(10):181-183.
[3]沈慧.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论坛, 2019(8):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