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黄傅嘉 倪涛
[导读] 马克思基本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摘要:马克思基本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在逐渐广泛传播并发生重大而深刻影响的同时,其理论本身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在诸多思潮的推进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基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关注的理论主题,从多方面对马克思基本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唯有以马克思的“真精神”为准绳进行审视和探究,才能不被表面上“热闹”的理论谜题牵着鼻子走,才能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真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
        引言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宏大的变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共同参与思想理论的创造和供给。“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当代中国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指的是那些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进行理论化、符合时代特点的表达和分析、解读和解答的理论工作者队伍。由于信仰马克思主义且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作为思想理论领域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1具有坚定的实践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性的理论,只有内在于劳动人民的实践创造,成为现实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发挥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坚定的实践取向,就意味着要注重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把书本和实践都读懂弄通,才算是真正参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真学问。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就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一套成熟高效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注重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注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用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注重用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注重建构认识与实践之间动态、有机、辩证的关系及其螺旋式上升的向度。这种思维方式,既能有效克服教条主义,也能有效克服经验主义,既不书生气,也不土气,而是既接地气又有灵气。我们从《实践论》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思维之美。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娴熟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理论上是容易弄清的,但在实践中坚持下来是很难的。当理论和现实不一致时,特别考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勇气。比如,当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现实之间产生严重张力时,就特别需要某种坚持的勇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时候,有些西方学者欢呼,历史终结了。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不但证明这话说早了,而且证明其归根到底说错了。许多国家被策动颜色革命的时候,人民听到很多美妙的承诺,现如今黄粱梦碎,哪里有兑现可能?今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如同一场极限测试,照出来不同社会制度运行的真实逻辑。面对西方理论与实践之间如此的不一致,到底是该说实践没有达到理论的要求?还是该反思理论根本性地脱离了实践?一句话,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时候,该站在哪一边?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答案是早就现成摆着的
        2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是政治的理论,自然需要理论工作者“用学术讲政治”。什么是政治?怎样理解政治?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政治是政党、政权、政府、政策,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

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物都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政治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讲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他又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两句话联系起来,运用到理论研究领域,体现为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我们自己的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我们自己的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理论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三个地带”的理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而灰色地带,应该大张旗鼓去争取,尽量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三个地带”理论,实际上讲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活用和化用。怎样才能叫高明的理论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思想认识上最大公约数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中道而行,广纳博取,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致中和,尚和合,正确处理一和多的关系,多中见一,多中求一,以一驭多,以多润一。
        3对符合马克思思想要义的论证给予充分肯定
        尽管科恩在文章中偏重阐释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个人是自由的这一观点,但是他对于无产阶级集体不自由的结构性障碍的剖析,特别是对来自右翼质疑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抓住了马克思思想的要义。比如,对于右翼提出的无产者可以组织工人合作社从而也就不存在集体不自由的质疑,科恩从理论和事实两个角度都给予了有力的回应。再如,如果无产阶级缺乏离开的能力,而且这种缺陷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弊端造成的,那么,就不能说能力和自由是两回事。正如科恩所言,“对任何关心人类自由和扩大自由前景的人来说,必须关心结构性诱发的不利条件”。还如,人们不能自由地放弃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另一个人是一种特殊的集体不自由。也就是说,这种集体不自由在性质上不同于人们日常看到的社会中某些普通的集体不自由,这是一种被迫从属于他人的、被他人控制的生产性存在。然而,对于科恩的这些重要观点,布伦克特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和肯定,甚至都没有提及,而这无疑使得对科恩提出的观点和论证的评价不够全面。结束语从时代看,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和世界总体上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基本轮廓已经显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上进入了一个“新长征”阶段。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从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数据等物质和精神文明中汲取足够丰厚的营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现实中积累了大量需要认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阐释和回答,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的信心和热情。从理论看,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思想,也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进行思考分析、总结提炼、深化升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
作者简介:
黄傅嘉,男,江西乐平(2000.0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倪涛,男,安徽宣城(1998.06.0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