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导,让学有形 ——深度学习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阴增斌 段飞华
[导读] 教师的深度引导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变教为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阴增斌  段飞华

摘要:教师的深度引导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变教为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有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写出来,说出来,画出来,问出来,做出来,教别人。有输出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变教为导,让学有形,深度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当前的课堂习惯于以讲为主,信奉讲的越多效果越好,使得课堂容量很大,面面俱到。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教师采用不断重复、复习学生已知知识的方式进行巩固,课堂中的大量时间都放在夯实基础知识上,遮蔽了重点。课堂节奏快了,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走过一个个环节,老师不停的问,学生不停的应答,课上无“空白”时间,学生既无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无小组内或组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浮在知识表面走过场,学生面对、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较少,课后作业也往往是对已经学会的知识的反复“刷题”,浪费了时间,使得学生负担过重,还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思维单一僵化,在面对新的情境时无法“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教师也把教学这件需要“巧干”的智力活,硬生生变成了“苦干”的体力活。
        一、变教为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转变教学行为,变“教”为主为“导”为主。通过引导、指导、辅导,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不断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寻求方法,发展思维。教师的深度引导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深度引导是教师精心创造深度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探究步骤、规划问题与拓展思维,精心调控教学互动与教学转化,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引导是老师站在知识高处指方向,引导是老师站在学生中间教方法。
        引导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引导要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以前“我给你”式的“教”变换到“我带你选”式的“导”。从教学目标上整体把握学生该“学什么”,明确自己该“导什么”,让引导有正确的方向,教师通过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从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深度引导有四个指向:
        1.知识引导。让知识学习经历感受、感知、感动、感悟的阶段,把知识学习推向情理、条理、道理、哲理的层次。
        2.方法引导。方法体现能力,学习方法决不是简单地字面理解,把自己学习误以为是自主学习,把合作学习简化为分组讨论,把探究学习异化为高考练习。学法引导要具体可行,具有操作性。
        3.思维引导。学习贵在思维方式,通过深度引导,感悟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把单一由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引导到素养学习、智慧学习的层次。
        4.情感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要让他们理解人生的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判断。情感引导要让学生胸怀大志,又心存善念,知道什么是崇尚,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诚。



        二、让学有形,有输出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深度学习有三个要素:获取高质量知识;深度缝合新知识;输出成果去教授。知识的准确输出,才说明已经内化。深度学习必须要经历从输入—输出的闭环。输出会促进有效输入,加深理解,浅层学习满足于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输出式学习要求你的大脑不断的去主动思考整理。我们输入的知识,就像是零散的、一颗一颗的珍珠,散落在那里,要用的时候你很难一下子全部串起来。但是如果把它们用线串起来,就成为了价值翻倍的饰品;如果把用几个线串起来,设计得更精美,可能就成了价值翻了上百倍的艺术品!良好的输出,就相当于我们把这些珍珠用细线串起来的过程,想要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一条精美的的珠串。
        知识输出有多种形式,这与学习者的特质有关,语言组织能力强的感性学习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逻辑思维强的理性学习者,可能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动手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手动实验和操作呈现出现,善于文字表达学习者可以通过写一篇学习心得呈现出来。学习者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和形式,均是输出的重要表现,学习者都有知识重构环节。
        1、写出来。
        尽量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写出来。用原先已有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写自己的理解、疑问、发现;也可以写自己的总结,概括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
        2、说出来。将学习的内容读出来,背出来,复述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教材的内容,语言的转化可以调动我们大脑更加积极的思考。如果只能用教材中的话来复述,却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所学。
        3、画出来。即画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打造自己的知识框架,能帮助学生清楚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立足全局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提纲挈领,要区分哪些知识是树干、哪些是枝叶。课本上的知识实际上是一个个知识碎片,将这些知识碎片建构知识体系框架,使知识条理清晰。当有新的知识输入,会先把这些知识在自己知识体系中过滤一遍,把想要的内容填充到原有知识框架分类中,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去除。然后通过自己的认知体系去理解这些知识,输出的是自己深度理解后的内容,而非照搬过来的叙述。
        4、问出来。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参与”的态度,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的质疑态度、批判思维对引领与促进深度学习至关重要。对所学知识、方法、思路、表达等的追问可让学习者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给学习者开启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学习者的思维领域。
        5、做出来。做题是知识输出最主要的形式,答题过程就是输出的过程。抓住学科的本质规律,提炼出的常见题模型,使解题模型化。通过 “抓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解题步骤,解决千变万化的试题,让解题由难变易,化繁为简。
        6、教别人。美国曾经研究过一个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告诉我们,把自己学过的知识教给他人可以有效掌握90%的知识。被称之为“史上最强学习法”的费曼学习法也有同样的理念:“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是没有弄清楚。所以,教会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认识。
        学习输出活动让学变得有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增强了他们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切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去思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输出式学习的机会,变“教”为“导”。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不仅注重学习的方式,关注知识输入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输出能力,让学有形。



参考文献
《建构深度学习课堂要把握好“四个维度”》?马元栋  《科教导刊(电子版)》?
《开放题问题解决的模型》祁顺成??-??《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