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活着》中忍耐的生存方法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肖新学
[导读] 《活着》描写了富贵凄苦的人生,让读者感受到了底层老百姓的生存方法,
        摘 要:《活着》描写了富贵凄苦的人生,让读者感受到了底层老百姓的生存方法,活着就是经历苦难,活着就是忍受苦难,这是我们民族的生存方法。使读者感受到福贵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的生存方法与生存态度。
        关键字:余华;活着;人物生存;忍耐
        《活着》像是浓缩后的历史,更像是简化后的现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富贵是一个符号,他一生融纳概括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富贵忍耐的生存方法,就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生存方法。
        福贵年轻的时候在赌场里头输了个精光,父亲被活活气死了;谁知祸不单行,福贵在进城为母寻医的路上被国军抓去充了军;后来福贵回到了家乡,他的母亲已经逝世了,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不能下地干重活,女儿凤霞因为小时候发烧而没能及时救治而变成了聋哑人。本以为苦日子到了头,谁知,悲剧又接连发生。儿子有庆因为好心献血被无德庸医活活给抽死了;女儿凤霞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大出血没有医生及时救治而宣告死亡。在之后的三个多月中,妻子家珍的软骨病越来越严重,最终也没能逃脱死亡的魔爪;女婿二喜是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在一次工地的突发事故中被水泥板活活砸死了;只剩下苦命的孙子苦根和爷爷福贵,在穷困的饥饿年代,富贵给苦根煮豆子吃,结果可怜的苦根却因为吃多了豆子,活活被撑死。最后只剩下福贵老人和一头老黄牛相伴相依。
        老人福贵一生的回忆,有着一种苦涩、悲伤的感觉。曾经混迹各种歌舞场所以及赌场的福贵,过着穷人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享受着上等人的生活,他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颓废。福贵留恋于妓院、赌场,这些地方曾经让他觉得比亲人还要亲切。最终,他的浪荡生活让他输光了全部家产;输光家产后,福贵想过轻生,可是在真正走到一颗榆树下时却没有勇气就这样结束生命。从此可以看得出来,福贵并不想死,“吊死”只是他所能想出来的与自己赌气的办法罢了。福贵不愿意面对死亡,也不愿意接受死亡,也可以说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去迎接死亡,他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之后在面对亲人的死亡时,福贵一个一个地送走了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年仅七岁的外孙,在面对各种极端的打击时,福贵仍然没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福贵老人在经历了这些苦难之后,仍然具有活下去的勇气,能够坚持活着,而没有走向痛苦绝望的悬崖边?余华在《活着》的韩文版自序中解释道:“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1]146这时福贵老人也明白了大多数人都明白的忍,也明白了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的忍,没有听到他的抱怨,也没有感到他愤怒,只是默默地承受。

他被生活压弯了腰,只能继续弯下腰去接受生活的重压,只要压不死就好。福贵为了他的家庭,为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担起了作为男人和父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生活有多么苦,有多么难,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能够活下去的办法。无论是卖羊还是挖野菜,人只要活着,穷也不怕。与福贵相比之下,在文革中的春生就没有这样的勇气继续活下去,没能忍住文革对自己的迫害和批斗,而是选择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2]。忍耐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有勇气继续生活。对于福贵来说,苦难在他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他的心中有的只是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福贵曾经拥有过所有普通百姓所不可及的一切,但是他没有珍惜,当这些东西都离他远去的时候,他似乎才明白,原来一直有一种“爱”在身边,这是最为平常但又最为伟大的母亲的爱,忠贞不移妻子的爱,还有儿女的爱。有了这些爱,无论在面对多大的生活苦难与暴击时,都不会失去活着的勇气。
        生活远比想象的要残忍、要无情;当你活着的时候,即使经历了很多无法忍受的痛苦,我们也必须坚持和执着的活着。这样的描述虽然有一丝悲凉和凄苦的意味,但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就像余华先生说的那样,“《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千万的重压,它没有断。”[3].3在主人公福贵看来忍耐是支撑活着的最大勇气,他认为只有忍耐才能将我们的生命从痛苦和不幸的威胁中拯救出来,并且能够给他带来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福贵忍受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贫困和死亡带给他的悲痛。当他亲手埋葬了所有离他而去的亲人是时候,他也就踏实了,“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活着也不过如此,它就是忍受和经历苦难。
        《活着》所关注的是下层穷苦百姓的生活,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我们从这部小说中明白“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人类的愿望是活着,活着就是持久的忍耐,忍耐就是爱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46.
[2] 《新约全书·哥林多前书》.美国:圣经公会,1941.第十三章第八节.
[3] 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
作者简介:肖新学 ,男,汉,1979年6月出生,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