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从教师讲解到小组合作,随着新课程的多次修订,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我们一直所探究的“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也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即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不同,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长远性,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须所具备的一项能力。因此,落实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落实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理念被提出。该理念的提出在极大程度上重新规范了教育教学的秩序,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方式的要求更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改革整个教学体系,有效结合教育取向与学科取向。基于此,下文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就是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品质,简单来说,就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1】。
核心素养是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被提出的,其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六大能力,其中三大方面主要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能力主要是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责任担当【2】。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来说,主要是从公共意识、道德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法律意识激发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落实核心素养,使教学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1双主体拓展思维,生动道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一个重要且不可忽缺的环境就是德育,并且在该环节的教学中要力求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情感体验升华形成享受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状态。而该过程也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通过发力,通过双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且这些智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该理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情感、适应生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中,作为双主体之一的教师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将学生经历过的问题融入课堂。而另一主体学生在该课堂上面对这些问题,发言会更加积极。这样,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双主体的作用也体现的更为透彻,同时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就拿《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来说,教师在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师:从开学到今天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们彼此之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你们的了解深入、全面吗?
生:全面呀。
师:那好,我们一块做一个小活动试验一下。
(以下是活动内容)
师:(对被猜到学生的采访)你觉得他说的准吗?他描述的你和你心中的自己相符吗?
生:有些地方像,有些地方又不是很像。
师:我们发现,他们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你并不是完全一样,那到底哪个才是真的自己呢?老子曾说过“自知者明”。这也就是说对自己有清楚认识才是最明智的。同样,苏格底拉也认为认识自己是世界上最为困难的事情,那我们今天就挑战这个难题,认识自己。
在该案例中,教师主要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根据教材提出了学生都存在的困惑。如果教师直接向以往一样直接导入本课知识,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非常枯燥,同时也会感觉深奥、难理解。而通过上述这种导入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由认识他人转变为认识自己;同样,学生也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反馈给教师。因此,通过双主体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还可以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2采用案例教学,强化法治意识,深化体验
我国是法治国家,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必须要不断增强其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而这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要求【3】。初中道德与法治将法律、道德以及国情教育等相关内容全部都整合在一起,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理解权利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崇尚法治精神”等知识点都强调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之所以这样安排教材,主要是为了通过法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并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并且还可以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想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现象,使法律知识的讲解变得更加生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
譬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师:通过自主预习,我们对网络有了充分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网络。下面我们观看一部小短片,并将其中所包含的关键信息与核心道理写下来。
(短片内容是一则新闻:一个中学生沉迷于网吧,他从家中偷了300左右在网吧连续打了三天三夜的游戏,由于游戏的刺激性,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心跳加速,再加上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最终猝死。)
师:通过该新闻,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这个中学生过于沉迷于网络,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也不顾学业,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网络游戏上,这是一种病态。
师:虽然网络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但是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而是要合理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遇到的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并在分享中正确认识网络。
在该案例中,很多事件是学生是经历过、见过的,他们有话可说,可以产生共鸣。而学生中社会参与素养以及法治意识素养也在案例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
3贴近学生生活,渗透时事国情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发现,时事教育是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是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一个挑战【4】。
就拿《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知识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刘忠林案”,在1990年,刘忠林被认定涉嫌参与一起凶杀案,之后身陷牢狱25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吉林省高院在2012年对此案做出重审的决定,一直到2018年,刘忠林被判为无罪。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刘忠林自身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在被冤枉的时候没有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再加上当时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最终导致被冤枉,整整损失了25年时光。通过该事件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当前法治社会中,我们必须要形成法律意识,懂法、守法,并且可以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学科,其本质是帮助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能力。初中生作为国家之栋梁,他们的素质与教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与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让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花”。
参考文献:
【1】秦玉忠,冶云虎.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人文之友,2019,000(004):135.
【2】谢八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000(001):130-131.
【3】潘兰兰.基于《道德与法治》教材谈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4):239-240.
【4】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00(035):P.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