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稳定运行需要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在目前社会的发展中,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积极优化行政管理措施,建立良好的行政管理氛围,有效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考核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实现教学活动、基本职能实现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整体水平。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强调对高校行政事务的管理以及为教师教学工作做好保障。鉴于此情况,对高校人员绩效进行管理,有助于促进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
1、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作为高校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绩效考核主体将绩效目标作为出发点,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展开的一种综合评价,同时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行政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及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为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提供保证。不同于高校教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担任行政管理工作,还要担任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等多种职责。其工作内容烦琐,压力大。在我国的高校之中,历来存在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者,忽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情况。目前,高等院校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方面,主要措施是加强科研和教学,而且大部分高校在实施这一措施的过程中,将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差距拉大,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抑制。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势在必行。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和评估政策是提高高校行政人员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促进高校人才管理和人才建设十分重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促使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工作的动力,进而激发其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更多的心思,促使其高效地完成工作。
2、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2.1对工作岗位的重视度不够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践行“重业务、轻行政”的管理路线,轻视行政人员的思想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对领导者及决策部门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干扰,使行政人员在业绩考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以及评优奖励等方面缺乏成就感。高校行政这一基层工作长期不受重视,行政岗位聘用的要求偏低,一些业务水平以及专业技能低下、对现代化办公手段不能有效应用的人员影响了高校行政人员整体的业绩水平。因此,高校行政绩效管理工作很难与高校教育改革处在同一高度上。
2.2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
从目前的状况看,高校在开展绩效管理的进程中,并没有提高对职位分析的重视程度,一些岗位的职责定位出现偏差,不能准确判断员工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完成任务的真实情况。工作岗位目标性不明确、不具体,使绩效考评工作缺乏科学性,势必会对整体的绩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此外,多数高校存在不同工作岗位忙闲程度不均衡的现实情况,身处同等职务或职级的行政人员工作在不同的岗位时,其工作强度与难度悬殊,但考评结果却相差无几,在工作目标完成的状况下,那些工作难度大、强度高的岗位行政人员的劳动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肯定与赞赏,难有成就感,挫伤了这类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引起不同部门之间的敌视、不满情绪。
2.3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绩效管理侧重于岗位职责的履行,对被大家公认的工作完成情况比较好的行政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促进高校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则不予关注或很少关注,从而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职业前途的担忧,进而影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内容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多是一些定性的泛泛标准及要求,造成了工作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衡量其工作的多少、贡献的大小。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弹性”,考核指标多是一些定性的软指标,工作大都是一些日程事务性的工作,完成的时限性要求也不很严格。如果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就会感到有做不完的工作。如果他的工作积极性不够,则会感到无事可做。因此,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激活高校人才资源的巨大潜能,势在必行。
3、积极改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效果的措施
3.1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为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中促进管理效率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要把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在综合考察不同工作特点和行政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套与行政管理人员实际管理需求相吻合的绩效考核标准,按照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相对科学的方法,对绩效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确定的过程中注意将定性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不同的需求对指标进行细化处理,将职业道德素养、工作绩效、廉政情况等作为一级指标,设定相应的指标权重,按照岗位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分级别指标,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项考核指标的全面贯彻落实。在改善绩效考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的主要作用,使绩效考核综合管理成效得到明显提升。
3.2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境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高校日常管理绩效的提高提供现代化手段,拓展空间和渠道。因此,学校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管理网络,加强信息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减轻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3.3健全考核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必须把健全考核机制放在首位。一是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作用,要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纳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研究,细化方案,推动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完善考核运行机制,确保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要结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的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筑牢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基础。三是要建立完善考核沟通机制,全面提高教职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力度,无论是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确定绩效考核目标,还是制定绩效考核方法、出台绩效考核奖惩措施,都应该积极与教职工沟通,充分征求被考核对象的意见,确保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实施。
3.4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
通过评估结果构建一个多角度、多层次、近期激励与中远期激励、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可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坚持“绩效优先、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二是坚持高校行政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考虑高校行政人员的需求,可借鉴公司的职员制的发展模式拓展晋升空间。三是通过培训方式激励人,可采用轮岗等多岗位锻炼的方式提升高校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
4、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影响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应该坚持客观、公平、全面的基本原则,不能只注重考核的结果,更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利用以及考核过程的有效性,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督和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高校在绩效管理方面要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尊重人,激励人,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柏忠山.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的运用研究[J].北极光,2015
[2]李志仁.探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7
[3]孔令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
作者简介:
范恒志,男,四川宜宾(2000.0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徐精锴,男,上海闵行(1998. 1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