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不拔的仙人掌三年开一次花;节气凛然的竹子二十年开花,并且一生只开一次花;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城的苍白之花四十年开三天,风骨铮铮的铁树60年开一次花;南美海拔4000米的安第斯高原上生长着一百年只开一次普雅花;传说中的佛陀之花三千年开一次……
大自然用他自身的语言告诉我们:任何一朵花的绽放都需要静静地等待。
这个假期我静心阅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在书中我读出了一个作为教育学者的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生命化教育张旗呐喊。作为一个一线的老师,阅读此书我读出了关于教育的等待内涵。
一、孩子应该被耐心地等待
老师,我家孩子这次考试的成绩很不好,他是不是跟不上呀?能不能补补课呀?
——每次重要考试后,我听到的最多的家长提问。
这个孩子居然拿到了××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他原来在我班里的时候差点被分流。
——办公室里,我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好家伙,看不出来,现在这么能侃,想当初你可是班里的有名的“沉默四君子”之首呀。
——同学会上,我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
有一句话说得好:感叹孩子长得快的人都是外人。父母和老师是孩子成长阶段最亲近的人,而往往是因为距离太接近,而缺少了产生美的空间。尤其是在现行的社会高考制度下,孩子的评价标准往往被单一的绑定在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上,更让这种成长的过程美被压缩到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空间。
老师讲过一遍,就希望学生能理解接受所有的知识点,而且从此不再犯错;家长说过一次,就要求孩子能永远记住,一辈子遵守。当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的达到要求时,我们就免不了焦躁,急迫,并且往往会病急乱投医。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教授曾经讲过: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却是“快行”当道。所谓迟来的成就永远敌不过现时的得意,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成了评价孩子最快的方式,而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学业智力是一种惰性化的智力,与现实生活很少发生联系。往往那些成绩数一数二的孩子在将来的发展上并不是最好的。
张文质老师也说:“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是立竿见影的。”
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的慢慢生成。
所以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更柔和些,让我们的心思变得更细致些,在责任之中表达出我们对生命的眷恋。
二、孩子应该被关注地等待
老师,我昨天的900秒写得不好吗?你怎么打了个“阅”字呢?
——一个学生在900秒本子上的留言
老师,我的英语默写也是次次全对。
——一个孩子写在当天的“成长足迹”上。(我漏了对他的表扬)
老师,我在课上次次举手,你怎么才叫我一次呢?
——某次公开课后,有个孩子向我这样抱怨。
从心理学上说,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关注。当然这种希望被关注不是那种所谓病态的自恋,而是一种自身价值被认可的需要。
每次开学我都要求班里的孩子准备两本特殊的本子,一本是软面抄,题为“心灵足迹”,这是用来记录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的。
里面的内容包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默写情况,
考试情况,日常清卫纪律考核情况以及一句话心情陈述等。每天写的内容不多,一般是三到四行字,每天在值日班长总结完当日情况后,自己利用晚自习结束前的两到三分钟给自己的当天生活做一个小结。这本本子我每天早上会第一时间批阅,并且每个孩子的本子上我都会留下我来过的足迹,或圈或点,或评或注,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每天都在关注到他的一点一滴。每周回家,我都会要求他们将成长足迹本给父母过目,让家长也了解孩子们一周在校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的情况,并希望家长能在每周的记载上留下一到两句话的或点评或感想或激励的语言。
另外一本是硬面抄,我给它取的名字是叫“每日九百秒”,孩子们可以自己给这本本子取名字。这本本子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每天给学生的作业布置。900秒就是15分钟,每天写作15分钟,写的内容不作规定,可以写连载小说,可以写人物评论,可以写山川风物,可以写人文风情,可以写心灵日记;写的方式也不做要求,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写的形式也随意,可以纪实,也可以大胆的想象,总之900秒就是一个写作的平台。我要做的就是每天的批阅,这份作业从开始时的绞尽脑汁地想题材,到一年过后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作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每天的关注。而且他们特别喜欢每半个学期的一次900秒互评活动,看着他们的评语,我除了惊叹,仍只能是惊叹。
我们都知道,一项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坚持,而一个人的坚持和两个人一起的坚持比起来,两个人的坚持长久性更强一些。正是因为每天的这种互动式的“关注”,他们才会在毕业时有他们自己的几本厚厚的作品集问世。
张文质老师也说: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的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等待不应是被动的等待,除了耐心,我们还应该主动出击,借助各种方法去认识,去了解,去感受每个孩子每天成长的变化。教育的等待应该是主动积极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让我们的教育时刻“生命在场”。
三、孩子应该被期望地等待
孩子,一次的失败说明不了什么,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这是我在学生的“成长足迹”上写得最多的话。
孩子,我们知道你的辛苦,我们永远支持你。
——这是家长们在“成长足迹”上写得最多的话。
兄弟,你是最棒的!我们等你凯旋。
——这是班里的王麦迪同学即将参加全国英语口语大赛前,舍友给他的鼓励。
张老师在各地的演讲中一直在强调一个生命化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有期许的生命才是最灿烂的生命” 。“生命化的教育就是给人以温情期待的教育;教育就是对更健全的生命做成全性的工作”。
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春妮在获得北京电视台首届“观众喜爱的主持人”评选第一名后,有人问她,达到理想中的高峰后,大家对她的期待就会更大,会不会有更大的压力?因为我们通常说,期望越大压力越大,她却笑着对媒体记者说:让她一路走来最大的力量就是别人的期待。在她眼中,期待是最大的信任。
期待,有一种魔力,比关注更让人有力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基于小学教育的研究论证上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钱理群教授曾将说过他每一次上课就像赴一次重要的约会,不管是对即将上课的学生,还是自己,心中都有一份期待,期待课上能有与自己的预设不一样的惊喜。这是这份期待,让他的课堂永远是充满生机的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就教育而言,教师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会鼓励孩子了解自身的环境,家庭的背景,面临的困难,自己的性情与期待;他会鼓励孩子不断激起生活的勇气,唤醒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他会克服种种阻力与困难去创造一个能够帮助孩子瞭望未来,渴望更好的生活的环境。
是的,只有我们每天积极地充满期待的生活,我们教育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积极生活的人。
四、小结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慢的艺术,一门等待的艺术。从最初孔圣人 “开堂讲学”的一枝独秀到如今各类院校的“百花齐放”。教育经历了千年的变迁,教法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但其中有一条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教育需要等待,让我们用的心去等待那朵三千年才开的佛陀之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