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生评价范式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韩雅琦
[导读] 传统学生评价存在单一化与线性发展的弊端,迫切需要向多元化发展
        摘 要:传统学生评价存在单一化与线性发展的弊端,迫切需要向多元化发展。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对于促进传统学生评价范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学生评价的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设计多元化评价领域与个性化评价标准、创设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的多种情境、运用多元聚合性的评价方法和注重动态化的评价过程。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评价;范式转变
        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学生评价仍存在以甄别与选拔为评价目的,以标准化测验与测定分数为主要评价方法等现象,不利于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以“多元化”为理论核心,其多元评价观对传统评价观有着多方面的突破,对于促进当前学生评价范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学生评价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选拔和升学为目的,导致它弱化了教育评价的诸多功能,而仅对总结性功能情有独钟。在当前教育实践中,这种单一线性的学生评价片面强调学生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统一性,忽视了特殊性和多样性,显露出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片面化的评价目的
        我国的学生评价一直以来就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评价的发展功能,学生评价的鉴别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甄别和选拔服务。传统学生评价的导向下,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课程为应试而设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较狭隘的评价结果
        传统的学生评价通过标准化测验的方式,仅仅根据学生阅读和计算能力,即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作出片面的智力评价。标准化测验中最大的问题是只片面关注学术性智能,而这种狭隘的智力评价结果是基于人们偏颇的智力等级差异观而形成的。
(三)偏静态的评价方法
        标准化测验具有可信性,不会受时间推移的影响,适用于测量学生的读、写、算能力。然而,标准化测验通常仅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偏静态的,不适用于测量学生的艺术认知、自我认识及社会理解等方面能力,也不适用于测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的能力。
(四)非动态的评价过程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程中,是由成人控制的和模式化的过程,评价过程表现出线性而非动态变化的特征。线性的评价过程往往指向唯一的评价结果,无法展现学生真实的发展水平,也会导致评价过程忽视学生的丰富个性和个体差异,极具片面化。
二、多元学生评价的理论分析
        随着教育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领域开始对传统单一、线性的学生评价进行修正。但评价范式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20世纪80年代由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对促进学生评价多元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发展性评价目的
        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最突出的观点是个体智力的多元化。个体的多种智能相对独立存在,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结合。个体的多种智能之间的差异是结构性而非等级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各种智力之间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他认为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是发现学生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在充分肯定其强项基础上,针对其弱项采取有效措施,扬长补短,强项带动弱项,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能力型评价核心
        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过于强调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答案,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个体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基于此,他提出了新的智能概念,即智能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教授进一步指出,评价应为学生提供多种智能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情境中展现其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差异性评价过程
        加德纳教授认为,对于处于不同环境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个体来说,采用统一的评价范式是不合常理的。首先,评价应兼顾学生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其次,评价应兼顾学生所处的不同现实生活环境。再次,评价应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潜力和特点以及最近发展区,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发现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活动风格。
三、学生评价范式的转变
    根据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及评价观,为解决我国目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实现学生评价由单一、线性向多元化转变,在教育评价的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领域与个性化评价标准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学校教学中所分的学科领域,在评价实践中应设计多种智能评价领域,包括学术性智能领域,表现性智能领域,建构性智能领域,社会性智能领域。并且,在评价实践中应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标准。各种智能评价领域都具有自身独特性,其评价标准应体现各自领域的关键特性。为此,评价者应建构构成各领域的关键能力,逐个设计更具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二)创设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的多种情境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能力是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智能的解释,这些能力的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进步、教育变革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其能力,评价者应提供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与创造的情境。首先,评价应创设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之中。其次,评价者应提供多种问题情境和活动材料,有利于真正实现评价多元化,发现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
(三)运用多元聚合性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施评价的手段,面对不同的评价领域、评价活动和评价对象时,应运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质性评价的方法,如档案袋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也可以包括量化评价的方法,如测验法、问卷法等。其次,评价方法应具有多元聚合性。多元聚合性的评价方法是指在评价中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多种方法,如质性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的聚合,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的聚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聚合。
(四)注重动态化的评价过程
        评价面对的是复杂的现实情境和生动的评价要素,为真实地评价学生,应能动地实施评价,使评价过程动态化。首先,评价过程弹性化。评价者应根据学生参与兴趣和智力表现的变化,及时调整预设的评价方案。其次,评价过程中多种评价要素多元互动。评价要素制约着评价的效果,应促进多种要素互动,加强对话、沟通和协商,而后评价者可以真正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评价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向颖,何国良.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77-80.
[2]祁园园.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08):156-157.
[3]柳世玉,李祥.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多视阈融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8):11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