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语翻译中动物名称的翻译方法

发表时间:2020/7/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樊梦洁
[导读] 习语作为最具文化特色的部分,包含了大量的动物名称
        摘要:习语作为最具文化特色的部分,包含了大量的动物名称。本文以何自然教授提出的语用等效理论为基础,浅析习语翻译中动物名称的翻译方法的使用。
        关键词:习语;动物名称;语用等效;翻译方法

        习语是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它有着独特的语言定性表达方式、内在的词汇结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 同时还有着浓厚的修辞色彩, 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何自然教授(1997)认为翻译的核心是语用等效, 通过两种语言的语用对比, 译者要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 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因此,要做好习语中动物名称的翻译,我们不仅要熟悉习语的文体特点,也要了解动物名称在习语中的文化内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三种翻译方法----直译、套译和意译。
        1.直译法
        直译是指偏重于照顾原文字句的翻译方法,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包括句子的构造,原文的含义,原文的隐喻等。直译对于习语中动物名称的应用就是在翻译时使用源语内含相同的词。当然,使用直译的前提也是源语和目的语外延相同。即使用完全相等的两个词。
        英汉语文化中,狐狸都具有狡猾的特征。如汉语中的“狐假虎威” “露出狐狸尾巴”,英语中的“as sly as a fox”, “he is a fox, you have to watch him” 等。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将“fox”译为“狐狸”,“狐狸”译为“fox”。我们再看一下“fish in troubled waters”这个习语,在英语文化中“fish”代表利益,整个习语表示从混乱中获取利益。在汉语中“浑水摸鱼”中的“鱼”表达了相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可以直译过来。
        在翻译过程中,若源语与目的语的内含和外延完全一致,那么直译法应当是首选的翻译方法。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直译法无论是在用词,文体,修辞还是在语用等方面都可以达到原文与译文的完全一致。
        2.套译法
        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的颜色、动物等虽有相同的内涵,但却有完全不同的外延,即有不同的文化意义。比如说白色在英语文化中象征吉祥喜庆和权威尊贵,而在汉语文化中代表死亡与凶兆,卑贱与贫寒。中文中包含“狗”的词,大都是刺耳的贬义词,如:“狗屁不通”“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等,这些词中“狗”是“下贱”“卑劣”“胆怯”等贬义联想。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狗是第一宠物,是家庭成员,在英文中有关“dog”的词语多含褒义,如“a jolly dog”(快活的人),“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在习语动物名称的翻译中,由于英汉中大多数词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从目的语中找出与源语具有相似文化意象的词进行套译是非常重要的翻译方法。
        汉语中我们常常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焦急慌乱和不知所措”的状态,但如果我们直译成“ants on a hot pan”,西方读者读起来就会费劲,不能直接了解其中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常常套译成“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由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汉语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热锅上的蚂蚁”这种景象的,也能轻松获得其所表达的外延,但对于“热砖上的猫”这种不常见场景,就不习惯了。然而,由于英语国家发展的背景文化,以及《圣经》的影响,英语读者认为“热砖上的猫”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抓住它的文化含义。
        英国是传统的游牧民族,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依赖畜牧业的发展。对于英国人来说,“马”是“勤劳”和“强壮”的代表。于是有了“A horse, a wife, a sword may be showed but never lent”的说法。而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民族,“牛”是耕地的绝对主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接触,人们对牛的脾气了如指掌,同时也对牛抱有好感。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马”和“牛”描述了相同的意思,表达了相同的文化内涵。于是在翻译过程中,英语中的“马”变成了汉语中的“牛”,汉语中的“牛”变成了英语中的“马”。例如:He is strong as a horse(他壮如牛),drink like a horse(牛饮),风马牛不相及(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吹牛(talk horse)。
        3.意译法
        有人称意译法为“自由译法”,我对此不完全赞同。虽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但其还是受到原文和目的语的制约,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意译法在习语的动物名称翻译中应用较少,且译出译文可能将原来的动物名称换成了其他名词或者是直接改变了词性,但在无法直译和套译的情况下,要将表达原文的真实意义及语用等效放在首要位置,意译是一种不得不用的方法。
        如英语习语“till the cows come home”若直译为“直到母牛自己回家”那么读者将不知所云。进一步了解文化涵义,我们会发现母牛是永远不会自己回家的。所以这句习语表达的意思是“很久”“无限期”的意思。此时,我们也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可以套译的习语,那么为保持其最大的对等,不妨直接意译成“很久,无限期”。
        习语“grin like a Cheshire cat”中,“Cheshire cat”(柴郡的猫)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如果我们直接译成“像柴郡的猫一样笑”那么显然缺失了最重要的信息。了解习语来源我们可以知道,从前柴郡盛产干酪,当时人们喜欢把干酪做成咧嘴笑的猫的形状,所以柴郡猫从此就会笑了。这个习语意思是咧着嘴傻笑的意思。
        为达到何自然教授提出的语用等效,我们在进行习语动物名称翻译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为保持习语特有的文化色彩,应当首选直译和套译。如果无法直译和套译,应把传达准确的意思放在首位,追求最大的对等,采用意译的方法。
        动物习语与人类及其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习语,这是人类数千年生活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反映了英汉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让习语中动物名称在目的语中表达源语相同的信息,发挥相同的语用功能,对于克服语际交流障碍,促进英汉语文化的交融汇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9.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李胜男. 动物习语翻译综述[J]. 西部皮革, 2017(4):263-263.
周丹, 张岭. 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析英语谚语中动物名称的汉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5):115-116.
张芳, 陈敏欣. 英汉谚语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概述[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1):196-199+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