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入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国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公民的法治教育要从小为学生培养。加强中小学生法治观念,强化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人才。在新时代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渗透法治教学是现阶段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对其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法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渗透教学
当前社会正处于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随着科技的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渗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人类的生存发展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互联网恶意信息传播,网络暴力行为,色情、赌博信息,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等,这些行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正确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就要渗透法治观念,让学生文明上网,抵制不法行为。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网络环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传输手段越来越迅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改变,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网络“键盘侠”是当前网络名词,“键盘侠”利用网络文字传输,传播网络舆论,对不实信息进行转发发酵,利用网络暴力诋毁他人。还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侵犯他人隐私,“人肉”他人资料信息进行造假,传播网络色情信息,散布虚假消息,进行网络线上赌博等网络违法行为,这些行为的浮现对中小学生网络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是现今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法治教育渗透方法
1、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是现阶段学校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要求。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料查询时,让学生掌握正确查询手段,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对未设置权限的内容有效规避,不要利用一些翻墙软件非法破解信息资料,未经著作人授权同意复制其资料内容属于侵权行为。同时,对一些网络软件的使用,也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拒绝使用盗版软件,对于具有版权的资料信息不进行转发,以防造成他人隐私权被侵犯,造成民事事件,未经他人同意禁止对他人资料信息进行传播,不得非法篡改他人信息,篡改他人劳动成果,在资料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注明资料出处。
在网络冲浪过程中,避免使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信息造假侮辱诽谤他人;利用网络进行黑客行为,传播网络病毒,盗窃他人机密文件,进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在信息技术图像设计学习中,例如PS教学,要避免学生恶搞他人形象照片,造成他人肖像权受到侵犯,树立学生法治观念,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文明上网。
2.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意识
良好的道德法治意识是测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也开始步入了网络文明世界的构建。健康、合作、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环境是网络信息世界的核心和主节奏,但网络信息具有双面性,教师要在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法治意识。不对有害虚假信息进行传播,对网络色情恶意消息坚决抵触,尊重事实不造谣;教育学生面对利益诱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另外,在学生日常网络浏览聊天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自身聊天内容,不涉及违法行为,不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泄露,学生要避免去浏览不健康网页,对陌生人、虚拟网友要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泄露自己的私人真实状况。参与网络活动时,要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尤为重要的是避免自己一个人去见网友,要寻找他人一起陪同,保护好自身安全以防危险发生。文明上网,不要利用网络暴力去侮辱诽谤他人,嘲笑他人缺点,尊重他人,不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使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杜绝学生游玩暴力游戏,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3.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中小学阶段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要逐步进行,而不是“一口就能吃成一个胖子”法治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而不是短期的内容,需要多重环境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层次的不同点,以及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分别会造成的危害性。在学校第一节课中,就要学生从点滴树立法治意识,不对恶意网站进行浏览,不传递不健康信息,杜绝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上网环境,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了解学校当前心理状况,开更高效,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
网络信息技术的双面性促使了信息技术的法治渗透,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为培养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的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靳丽萍.浅谈法制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J].《读与写·下旬刊》.2012(09).
【2】钟利华.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管理学家》.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