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呼唤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与非凡成效,使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学生的“高阶学习”(深度学习)活动。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开展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以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社会的要求,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深度学习为理论基础,我们对以项目式学习为手段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寻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在学生探究问题中生成教学目标,引导项目探究
深度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过程。因此,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生成教学目标,指向核心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践总结,笔者发现设计体验性的活动有利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体验性活动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生命力量的参与,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与行动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反思。体验性活动设计的策略:第一,明确学校将会开展的活动,特别是本校的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与拓展。
在学生有探究兴趣的问题的前提下,教师处理儿童的问题、生成教学目标并指向学科概念理解,可以有以下策略:第一,“搁置”不相关问题。面对学生提出与项目主题不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不评价、转问其他同学推动教学进行等策略,让学生不经意间放弃对无关问题的思考转而关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二,明确、深化相关问题。面对主题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关键以逐个突破;第三,不断转化儿童想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科概念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多维度统整教学内容,深化项目探究
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内容统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大的内容统整主要包括三次:“明确探究问题前准备性的内容统整”“明确探究问题后深入性的内容统整”与“探究结束后总结性的内容统整”。(1)“准备性的内容统整”,即基于项目主题的学科统整。它是在明确探究问题前围绕项目主题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统整在一起。这一统整确定了项目探究中的学科范围。在过去的项目实践中,这一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但是,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就必须在教师的协助下既要学会如何学习知识,也要知道学习什么知识,知道学习谁的知识;(2)“深入性的内容统整”,即基于问题探究的内容统整。它是在明确探究问题后围绕探究问题,以及教师导向的核心素养,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信息统整在一起。这一统整确定了探究主体在问题探究中的内容范围。总体而言,探究问题要比项目主题更加聚焦,更加清晰地指向概念的深度理解。问题探究的内容范围也总体小于项目主题的内容范围;(3)“总结性的内容统整”,即探究结束后进行的内容统整。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次内容统整不同,它是教师的内容与学生的内容相互统整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机会与平台。
总结性的内容统整与单纯的成果展示不同,它是有机整合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探究问题的视域融合。总结性的内容统整还与项目评价联系在一起,以“总结”代替评价,走向“不评价”的中立评价观。
三、“鼓励探究”代替教学评价,保持项目探究热情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策略走向多元化的评价观,“形成性评价”是评价策略中的共同建议。例如,有学者认为,“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是,审视当前的情况,教师确实难以进行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价。一则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二则因为深度学习的开放性与复杂性,教师难以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
对于仍处于课程中边缘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一种以“鼓励探究”为主的评价观:尽量减少正误、好坏评价,而以鼓励努力为主。“鼓励探究”主要以学生是否努力进行探究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知识掌握的多少、效率为评价标准。它旨在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研究热情,让学生能够持续地努力地进行问题探究,让探究与坚持成为学生的生命品质与核心素养。当然,这种评价观也不是盲目的鼓励。相对总结性的评价观、过程性的评价观来说 ,它是一种“展望性的评价观”,也就是说,某一阶段的学习评价标准为此阶段对未来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的大小。
四、营造“与学俱进”的教学环境,激发项目探究兴趣
当前关于营造教学环境的策略,主要是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策略,但是,我们常常强调教学“小环境”——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却忽略了教学“大环境”——班级教室等——在激发学生兴趣上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营造与学俱进的教学大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布置与教学紧密地联系的班级环境。(2)除了校园环境外,学校还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校外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补充。在选择校外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与学校教育相脱离,也不能将项目式学习浅层化、空泛化。(3)除物质环境的建设外,教师还要重视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例如,营造班级内敢于表达的氛围。在教室侧墙上设置一块学生专属的黑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绘画、涂鸦。
任何教学模式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项目式学习也一样。第一,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项目式学习教学活动将会花费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也向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项目式学习在课程中仍将扮演补充角色;第二,深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对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习惯与方法。这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学校、教师不懈努力;第三,在我国班额较大的情况下,项目式学习实践存在教师难以深入照顾到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