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立足于初中德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树立安全保护意识”“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有效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字:初中德育;爱国意识;安全意识;保护环境
德育作为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德育知识一直是我们初中德育教师所追求的。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成熟,是树立人生价值观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那么我们初中德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和引导者,就必须将学生的塑造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德育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保护意识,以便帮助学生健康平安的成长,同时,还要在平时教学任务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一个懂文明,树新风的好学生。
一、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当代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他们的爱国意识如何,关乎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具备爱国意识,我们初中德育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任务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以便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和质量。
以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为例,首先我们初中德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熟悉一些爱国的小故事,以便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像王小二的故事,在1942年,王小二像往常一样,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但是不巧的是碰上了日本人,正巧日本人在村口迷了路,于是就让王小二带路,王小二为了保护村里的村民,就故意将日本人带到了圈套里,突然四面八方的枪声响起来,日本人看到中了圈套于是就将王小二用刺刀刺死了王小二,最终八路军消灭了日本人。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记录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视频中,显示的是长征时的情景,他们翻山越岭,忍受饥饿,为的就是和大队伍汇合,来增强兵力,在路上,军人饿了就吃树皮,渴了就从地上抓雪吃,再后来,和敌人对抗的时候,军人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敌人也很纳闷,为何没有粮食会坚持那么久,于是就用刀划开军人的肚子里,里面全是衣服里的棉絮,这一画面震惊了所有人。
二、树立安全保护意识
在我的观察看来,一些学生还很缺乏的安全意识,对周围潜在的危险没有足够、全面的认识,可能会造成人身安全问题,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我们初中德育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保护意识,给学生普及安全意识,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以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保护意识为例,首先进行课题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潜在的危险,请学生分享一下。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道:“在平时,手湿的情况下不要触碰电源,有可能会被电到。”还有的学生补充道:“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吃一些新鲜,没有饮食隐患的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一时间,学生的思绪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进一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初中德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错误示范的图片,图片中一个小男孩独自在家中帮妈妈洗衣服,但是屋顶的灯光忽暗忽亮的,于是小男孩搬来了凳子,用手来触碰灯泡。另一幅图片中,一群孩子在沙滩上一起玩耍,于是有人提议去水中一起游泳,于是孩子们就一起来到了水中,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旁边的牌子上写到水深勿进。两幅图片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初中德育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再去考虑娱乐。
三、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初中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良好道德。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熟悉一些爱护环境的行为,像出门坐公交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超市购物使用布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等,还有的学生提到在过节日的时候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随手关灯、节约水资源。我们初中德育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危害地球环境的严重后果,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了荒漠,许许多多的森林因为人类的砍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森林中的生态平衡,连带森林中的动物没有了生存的家园,减少了鸟儿的数量,严重时会虫灾严重,进一步危害庄稼。我们初中德育教师可以大力呼吁和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德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之一,我们初中德育教师一定要在实施教学任务的时候注重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质量,我们初中德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等手段辅助教学,为提高初中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玲.新形势下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方法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6(7):31-31.
【2】贺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3(11):3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