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管理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韩亚旭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真实情况,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真实情况,从“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养成学生社会公德品格”“树立学生健全法制观念”“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爱国情怀;人生观念;社会公德;法制观念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了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管理之中,既要时刻督促学生的成绩进步,又要提升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教师应时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升日常管理能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头人,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良好氛围的建立,《班主任管理艺术》着重强调德育作为培训学生养成完备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看到德育教学在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立足日常管理、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渗透德育理念,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情怀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首要内容,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带动学生培养民族认同感、荣誉统一感与文化归属感,带动学生树立与国家共同进步的使命感。教师在日常班会时可带领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崛起的纪录片,如“大国风范”“辉光中国”等详细记录了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华民族一路发展而来,期间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曾备受低谷所笼罩,但中华民族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步步发展至今,从一九四九年的开国大典,中华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社会主义国家,短短七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航天技术、移动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经济进步带动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时代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中国发明专利连续八年位列世界第一。在纪录片之中,学生细数中国发展至今获得的种种成就心中备受感动,我们的祖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我党带领的人民万众一心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作为新时代学生,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深爱自己的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增砖添瓦。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人生观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态度,可以养成学生积极看待未来发展的眼光,进而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适合的未来道路选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要点。班主任教师应看到人生观念教育之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引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如在班级例会中给学生讲解伟人的人生故事。如本色英雄“张富清”作为一名抗战老兵,他将军人的热血与忠魂融在骨血之中,他扎根凤县,将自己赫赫战功埋藏在这片土地之中,他说:“我的战友们多数都已经不在了,较之他们我没资格去炫耀这份战功。”于抗战之中,他英勇无畏保卫家国,于地方,他埋头苦干造福人民,张富清老人一生淡泊名利不改初心,用自己的淳朴与热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人生。张富清作为时代的领航人,学生在听张富清老人的故事时会深受感动,从而在学习生活中树立属于自己的人生榜样并为此不懈奋斗。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之中,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又能带动学生寻找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奋斗,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


        三、养成学生社会公德品格
        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能力是要培养学生在公共环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教师应立足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用形式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班主任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一起游历校园,此时学生们会发现就在他们每天学习的地方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随处可见的果皮纸屑、花圃中被学生们折断的鲜花。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应学生做起,教师带领学生反思自身的行为,在实践中讲解公德教育的重要性,以生活为起点,带领学生感受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变化,可以直观的带动学生社会公德感的建立。教师应教导学生严格约束自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的小小进步都会给社会公德发展带来质的推动,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能够达到高效提升社会公德教育的良好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树立学生健全法制观念
        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只有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带动法制社会的有效建立。当今社会是一个严格的法制社会,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法制观念是让学生从小明白在生活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法律都是保护自身强有力的武器。这不仅仅是德育教育的关键,也是社会普法的关键要素。班主任可以拓展与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于法制的理解,如有些孩子面对家庭暴力应该如何求救,在面对校园不公平对待时又应该怎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些都是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重要知识,是教师应当涉及的奠定法律案例。除此之外,对于树立学生健全的法制观念班主任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班级管理规范,于学生而言,对于违反班级规范的学生要进行惩罚,如让他们进行义务值日,帮助各科教师收发试卷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犯错的学生会反思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们就会明白必须遵守正确的法律制度,在这样的教学之中,学生严格要求自身促进自己的德育水平提高,对于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并不成熟性格起伏极大,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合的心理安慰,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班主任教师选用正确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树立对于未来的自信心,立足当下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从而做到带动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愿望。如在考试之前,对于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的考试策略,与各科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学习策略,对于性格腼腆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考试之中放松心态,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要警醒他们注意考试之中检查自己的考试内容。除此之外对于班级有特长的学生,对于有绘画天分的学生可以制作黑板报,在班会之中对于这些孩子进行鼓励,加深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积极发掘这些孩子的天分,并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技能以此带动孩子综合全面的发展。只要班主任教师时时刻刻想着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答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六、结束语
        所谓教育即是教书育人,提升学生基本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核心,新时代的人才不应该只具备过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才是衡量教育进步的重要因素。笔者将持续关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管理方法探究”这一重要课题,立足日常管理实践,了解班级具体情况,旨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兰.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 华夏教师, 2016(10):57-57.
[2].覃春柳. 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 学园2013.(28):149-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