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认同的细化与落实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朱荣起
[导读]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认同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素养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认同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素养,加强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政治学科理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重要意义。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呢?笔者结合个人实践,从课前、课堂、课后三大环节,浅谈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认同的细化与落实策略。
        关键词:政治教学
一、课前
        课前准备环节,是有效实施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的环节。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但又与传统的单纯写教案不同,需要详细了解学生对政治教材内容的认同情况、对电视中时政新闻的评论的看法及认知水平,还需要对你准备的材料可能引发学生怎样的反应有准确的预判等,即要求准备的更精细、更精准。因为如果课前准备的不充分、不详实,课堂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分析某个时事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如果准备不充分,面对个别“调皮学生”的疑问甚至质疑,很可出现能回答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情况,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更别提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甚至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因而,作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在这个环节很下功夫,将材料准备的充分、典型、有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课例插入的时机、课堂情景设置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学生不同观念的碰撞等有充分的预案,否则,教师一旦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底气不足,就会影响学生对正确导向的认同。
二、课堂
课堂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和关键性的一环。因而,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细化与落实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1)借助典型时政热点激发学生政治认同感。时事热点、重大事件的特点是公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教师可利用这些热点和事件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认识,相互感染,从而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优越性,激发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怀,提升国民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强化法律意识、民族意识,更加相信党、热爱党、拥护党,也更好地完成政治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种形式的使用,选择的时事一定要典型,一定要对学生有影响力,一定要与教学内容需求精准契合,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2)整合课堂资源,创设讨论情景,贯彻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政治认同。因为要让学生信服,不能只给观点,不加分析,只给结果,不作对比,只许接受,不准辨析。没有情境的设置,学生就不会有思维的辨析、情感的认可和接受,就不会有良好的政治认同,以培养认同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就失去了意义。因而,课堂中可以依据课前收集的课堂资源,立足学生生活实践,设计议题,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将理论观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建立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利用政治观点,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态度与合理认知,增强政治认同感。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效果。本地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如果利用好本地资源,学生感同身受,就会明显增加学生的对本地政策、本地政府或其他国家机关的认同感,并且很快上升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增强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比如,讲到财政作用的时候,我联系到我们市的环境治理、交通整治、十几所中小学的建设、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等,引起了较大反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我借此对市政府的政策进行解读与升华,在强化对教材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同时,也在共鸣中强化了学生的政治认同。
(4)利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感。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加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情感,给予积极肯定并进行深度挖掘,强化学生已经形成的政治认同;而对于学生言行中透漏出的错误倾向或者必要的政治认同感不强烈的情况,则通过必要的评价,转变学生错误认识,在引导学生正误认识的较量中,顺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政治认同。
(5)设置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落实政治认同。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能有效地落实政治认同。作为教师,要明确学生认知状况,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政治认同素养。例如,笔者在“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中,利用刚刚发生的“出租车司机不满黑车运营而非法聚集”时政案例,设计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进行思探究、讨论。在探究中让学生明白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原则、要求有哪些等,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既解决了疑问,又深切地感受到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政治,更应该有序地参与、遵守宪法法与法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政治认同。
        三、课后
        课后环节是保证政治认同在政治教学中的细化落实的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要非常重视政治认同素养在课堂外的培育:一是可以采取了种种措施将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进一步细化落实,比如,可以通过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试题拟定等,延伸课堂教学的细化落实效果;二是开展各种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时事报告会、党的会议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政治小论文征集,或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政治热点讨论与辩论”“学校学生自治”“服务学习”“志愿者服务”“人大议案模拟”“政协提案模拟”等,鼓励学生在实践环境中深化政治认知,锻炼政治参与能力,形成政治认同;三是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治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政治参与渠道,通过网络(网站、微信、微博)参与和现实参与(电话、书信、实地)等渠道让学生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让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开发中,润物无声地实现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得到细化与落实,真正让政治认同素养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张国杨. 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 高考, 2018(26).
郭强. 浅谈提高政治认同教育实效的基本策略[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 No.230(02):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