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蔡永芳
[导读]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优美的乐音引领学生们欣赏音乐艺术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优美的乐音引领学生们欣赏音乐艺术,还需要借助节奏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音乐节奏把控意识和能力,进而借此保证学生们音乐艺术素养的逐步建立。同时,为了提升节奏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们加以引导。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节奏教学活动的实施对学生们实施艺术引导,并引领学生们在音乐课堂的参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感、掌握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进而切实结合节奏教育完成节奏把控意识和能力的建立。同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过节奏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学生们实施引导,并帮助学生们理解节奏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节奏辨认的正确方法;教师需要通过身体律动活动的组织引领学生们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教师还需要通过多样化打击乐器请学生们实践操作,并借此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节奏识别和控制能力。
        一、节奏基础知识的认知
        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基石——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教学而言,教师需要从节奏相关的基础知识入手,引领学生们认知节奏相关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节奏知识,并促使学生在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中投入到后续的节奏教学训练中,进而保证学生们以严谨、丰富的基础知识投入到后续的音乐节奏把握活动中。
        例如,在音乐课堂上,笔者结合《金孔雀轻轻跳》这部分音乐知识对学生们实施艺术教学。首先,笔者鼓励学生们观察这首乐曲的五线谱,并询问学生们是否了解乐谱前面2/4是什么意思?有些在课余时间学习过音乐艺术的学生说出这两个数字表示2/4拍;还有很大部分学生表示并不了解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于是,笔者借助五线谱的介绍对学生们实施讲解,并希望借此帮助学生们了解《金孔雀轻轻跳》的整首乐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个小节中有两拍的节奏型。其中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学生们听过笔者讲述的有关节拍的基础知识之后,纷纷尝试了解四分音符的特点,并尝试以观察乐谱的形式、拍手感受的形式体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代表的不同时长,进而逐步实现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最后,笔者请学生们结合这首乐曲中的节奏型进行读谱,并借助这种教育引导形式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节奏把握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们在课堂的参与中完成节奏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节拍蕴含的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二、身体律动活动的参与
        当学生们掌握了音乐节奏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奥尔夫律动教育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尝试结合音乐的节奏进行不同身体部分的律动演绎,进而促使学生们在愉快的律动体验中建立音乐节奏把握的意识和能力、进而逐步建立良好的音乐艺术素养。
        例如,在学习《牧羊女》这首乐曲时,笔者首先借助乐曲的播放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套节奏操,并以拍手、跺脚、拍肩膀、拍膝盖、两只手交叉拍手臂等动作面带微笑地结合乐曲的节奏展示了律动韵律操——学生们在课堂的参与和观察中感受到了节奏律动演绎的趣味性,故而也尝试跟随笔者从拍手击打节拍开始进行节奏的律动演绎。接着,经过笔者的教育引导、伴随着对于《牧羊女》这首乐曲越来越熟悉,学生们能够经过律动训练逐渐以拍手、跺脚、拍肩膀、拍手臂等形式参与到乐曲节奏的把控过程中,并可以在律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这首作品对于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的歌颂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最终,学生们不仅在音乐课堂的参与中掌握了奥尔夫律动教育的相关演绎手段,还在律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了音乐节奏、了解和音乐节奏、且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
        三、趣味打击乐器的操作
        当学生们在音乐课堂的参与和体验中建立了音乐节奏的把控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趣味打击乐器的发放请学生们观察和应用,进而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借助打击乐器完成乐曲节奏的把控。同时,学生们将会在打击乐器的操作中进一步强化音乐节奏的控制能力与素养。
        例如,在学习《歌声与微笑》这首乐曲之前,笔者将三角铁、摇铃、沙锤、响板等打击乐器拿到教室中,并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喜好选出喜爱的打击乐器。接着,笔者将拿不同乐器的学生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位置范围、保证持同一乐器的学生可以坐在一起。同时,笔者手拿沙锤,并邀请同样那沙锤的学生们与笔者始终以稳定的节奏伴随乐曲进行演绎;当笔者用手势要求哪一个乐器响起时,学生们就需要积极敲响、摇动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一曲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被这种充满趣味的艺术展示形式牢牢吸引,并借助打击乐器的操作进一步实现了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控、完善了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节奏教育是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每一位小学生在音乐艺术学习中必然要经历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节奏认知和控制教育对学生们实施引导,并逐步建立学生们的音乐课堂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节奏探知活动当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们在节奏基础知识的认知、身体律动活动的参与和趣味打击乐器的操作中实现进步和成长。最终,学生们将会在音乐课堂的节奏学习和体验中实现节奏认知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实现音乐艺术素养的逐步建立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冯祥华.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
        [2]董福新.小学音乐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20(Z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