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英语口语高效教学策略,从采用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效利用移动终端,将口语练习拓展到课下;开展多样化英语活动,创建口语练习的情境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高效教学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学科,即英语的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实践。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民与国外友人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这也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加偏向于“听”和“读”,口语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发音方法有着巨大的问题,“中式英语”“土味英语”等层出不穷,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的。故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采用各种方法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效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合格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采用趣味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何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兴趣的激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枯燥一直为人诟病,这自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的,更不要说让学生主动“说”了。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素材,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设备这一展现形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更加形象,也更加切合学生的生活。故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视频素材,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课,在课前的引导环节,教师就可以播放《星球大战》《头号玩家》等等知名科幻影片的片段,以此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未来的畅想,并激发学生对影片以及相关英语单词的兴趣。而在影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即可以询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uture?”而由于之前具有未来风影片的引导,学生对这一话题兴趣较浓,也会积极地查阅单词并回答,有着学生认为未来人类会发展顺利并冲出太阳系,也有的学生认为人类会“科技树点歪”走向cyberpunk。而这样通过更有感染力的视频,教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学生后续的英语口语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利用移动终端,将口语练习拓展到课下。
英语是一门注重积累的学科,即课下的学习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过去,英语的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教”和“记忆”分开。
而在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中,这一点几乎是致命的,试问没有一个权威的评价,学生又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呢?而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而这就需要教师推广口语练习相关的学习软件,以此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锻炼其口语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流利说”这一英语学习软件,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分级检测功能帮助自己测试自己的英语能力,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英语课程,如“从零开始学发音”等。而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上的评分系统得知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如“meet”为九十分,就表示较为标准,“cheap”为73分,则需要做一定的练习。当然,利用软件,学生还可以进行“单词PK”“真人对话”等,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利用移动终端和相关的学习软件,教师有效地将英语口语练习拓展到课下,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多样化英语活动,创建口语练习的情境。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口语的学习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在高中的教学中,学生能用到英语口语能力的情景却少之又少,颇有“空有屠龙之志而世间无龙”之感,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自然缓慢。新时代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样的英语活动,以创建口语练习的情境,在实践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如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The Million Pound Note》电影。这部电影为马克吐温经典讽刺小说改编,在具有深刻含义的同时也有着幽默的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电影观看和原著的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表演。由于观看了电影,学生对人物的语气、动作都有了一定的把握,而在后续的情景活动中,学生也能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样,通过英语活动的组织,教师创建了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情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口语能力在学生的英语能力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利用更加形象的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利用移动终端将口语练习拓展到课下;并通过多样的英语活动创建口语练习的情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的口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明发.浅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开展[J].才智,2019(35):151.
[2]司财英.情感牵引 态度护航——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