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阅读,擅于写作 ——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解析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6期   作者:李嘉忠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基础教育呈现出了全新的教育格局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基础教育呈现出了全新的教育格局,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强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成长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全能型人才,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创新教学活动,使各项教学计划得到有效落实。基于此,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  写作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学科,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也是其它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储备,基本的写作技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的视野范围得到开阔,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一、加大读写材料的储备,进行仿写
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品味着各种酸甜苦辣,这些生活经验都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将这些生活经验作为写作素材渗透到写作中去,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加大学生的素材储备,使学生在写作教学时,感觉到有话可写,有话可说。通过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关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联,获得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将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在遇到相似的写作题材时,调动写作素材库中的丰富储备进行仿写。如在部编版五年级的《忆读书》阅读教学时,对冰心文章中的写作方法,精彩的词句进行记录,并以此为素材写一篇题为“谈读书”的作文或读书笔记。通过素材的积累与有效应用,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二、熟读精思,基于阅读进行课文缩写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尝试进行自主综合,即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章中的主干以及关键性的句子,对主干内容以及关键性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在对句子或文本进行熟读之后再基于写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对文本内容进行透彻掌握。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阅读感受进行文章缩写,运用简单的几句话对文章意思进行概括。如在进行部编版六年级的《山中访友》一文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以及思想情感,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后,要求学生运用一段话对整篇文章进行缩写。即文章中写了“作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拜访他在山中的各位朋友,与他的朋友互诉心声”这一情景。通过熟读精思,抓住主干进行缩写,将阅读与写作巧妙的结合起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抓住写作的要点,提高读写结合的效率。
三、抓住文章主旨,原汁原味的进行扩写
   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扩写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扩写,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原文的主题以及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文章扩充、扩大,通过以原有文本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扩写,对结局进行延伸,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充分,主旨把握更加准备,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文本的扩写过程中,一定要以原有文本为参考,进行原汁原味的扩写,基于此,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过程中,要紧紧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对文章的主题与思想感情进行准确把握,在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指导学生结合阅读学习体验,对文本进行扩写。仍以《山中访友》一课教学为例,在原文中,作者在第三自然段里描写了“古桥”这一位好朋友,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第三自然段里作者遇见好朋友的片段进行扩写。某同学写道“这一位好朋友与我相交多年,他在这山涧中静静的生活着,见证着世界的变化”通过立足原文进行扩写,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提升了写作水平。
四、驰思遐想,基于文本线索进行续写
对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之后常常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运用,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对学生的思想上造成的触动,阅读后产生的无限遐想,指导学生基于文本线索对文章进行续写,通过将阅读体验与续写巧妙的进行结合,提升读写结合的效率,使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基于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的线索进行梳理,清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标记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在阅读结束之后,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以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对文本进行续写。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的《父爱之舟》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到作者在文章描写的平凡而传大的父爱,在学习完成后,让学生以父爱为切入点,循着课文的线索对文章进行续写,将知识转化成为写作技能,基于自己对于父爱的无限遐想,一步一步的想开续写。通过课文结合续写,阅读结合写作,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同步得到提高。
五、组织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的阅读同样十分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丰富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自由的、无拘束的课外阅读中放松心情去学习,去体会。为了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实现读写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如何抓住文章重点,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词句摘录,写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对于课外阅读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人物进行点评,积累的阅读材料越丰富,写作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通过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写作的素材,在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写作时加深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实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时,要基于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推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书籍,同时告诉学生,每读完一本书籍都应当有所收获,通过进行读书感悟的写作,或者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体验,都将使阅读成果得到巩固,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结语:
在传统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具有极大的教学局限性,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语文文化的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进行主动思考,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现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也影响到了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究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毓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70-71.
[2]刘太会.读写结合 并蒂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71.
[3]张传妃.立足语用 读写结合——略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亚太教育,2019(08):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